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孙志刚事件

孙志刚事件

财新周刊|李步云:“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

第一个发言。他讲了四点建议,其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撤销《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以解决因“”引发的违宪审查问题等两条被采纳。李步云曾告诉财新:“当时我感觉最高领导层也正

发布时间:2023-06-02
评论(4)

“两会”。标志性事件被单独陈列出来,直击时代痛点,比如、张海超开胸验肺、温家宝为农民讨工钱、黑砖窑事件等。一些工友成功维权的曲折经历也被张贴起来,也有些内容陆续撤掉,留下空白。 之所以称作

热评:

xinshan(北京)30分3秒前
感到无力
财新网友XDJC9k(江西)34分13秒前
谁还不是个打工仔啊
熊猫大侠2017(北京)134天11小时17分8秒前
星火燎原
发布时间:2022-11-05
评论(16)

能够有效融合显性制度与隐性制度。2003年发生的“”让收容遣送制度废止,这是人们熟知的典型事例。近年来,拐卖妇女、性骚扰等相关案例多次成为舆论热点。这既说明保障妇女权益还任重道远,也体现了社

热评:

财新网友gQ8CIS(上海)239天16小时14分35秒前
提高女性影响力
流言与真相(山西)335天22小时50分53秒前
有法可依,更要有法必依
财新网友8m04xnrp8(上海)338天10小时29分15秒前
希望可以落到实处
发布时间:2022-02-22
评论(0)

。如何面对这些错误,甚至以它为契机来提升社会文明的进程,则是一个更加值得思考的问题。这样 “把坏事变好事的” 的例子在世界上比比皆是,就是在中国也不鲜见。比如本世纪初的 “”,就导致了不合理

热评:

发布时间:2020-09-07
评论(0)

可能误解了自己所受的悲剧,甚至更进一步自我证明不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 现在回头来看,“公知”像其他事物一样,是中国社会转型期的产物。大致从2003年“”发轫,这些以公共利益为己任的知识精英在

热评:

发布时间:2020-07-08
评论(0)

看到很大的变化。就像对于农民工来说,2003年之后,话语上的变化是比较明显的,但其实到了2017年还是差不了多少。 其次当然是跟经济形势发展也有关系。1970年代末知青返城,当时城市打开一个

热评:

发布时间:2019-08-27
评论(0)

无法得到满足,网络动员就经常成为一种制度的补偿手段,有时甚至是弱者唯一的“武器”。[20]   上个世纪末开始,我国出现了大量“网络行动”,例如、PX事件、宜黄拆迁事件等,组织行动的平台经历

热评:

发布时间:2019-06-25
评论(0)

已过去三年,越来越多民间学者呼吁废除、至少是改革户籍制度,这也是马丽介入城市移民研究的起点。   2011年,中国大陆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成为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里程碑般的节点。与城镇

热评:

发布时间:2019-01-16
评论(0)

了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这期间的城镇化加速主要有三个原因:其一,农民工自发进城务工推动了21世纪第一个10年的数次政策调整,官方政策转向支持农民工进城。其中2003年发生的引发社会舆论强烈反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