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特别国债重出江湖

特别国债重出江湖

【特供】专项债加码 抗疫纾困政策仍待明确

政直接参与,而是通过成立企业纾困基金和补充银行、担保机构等资本金的方式;专项债券则主要用于有一定现金流的基建项目,旨在稳投资、托底经济。(详见本刊2020年第13期“...

发布时间:2020-05-02
评论(0)

第13期“”) 按法定程序,财政赤字率、特别国债和地方专项债券新增限额的规模,都需要经过全国人大审议才能...

热评:

发布时间:2020-04-11
评论(0)

白小黑:改对外贸易为国内需求以拉动经济,做好国内才能做好国外市场,这是绝佳机会。 “外贸悬空” 拿笔小心:医疗体系投入可以加大,医院也可以市场化,否则这次医生低收入之困难以解决。 “

热评:

发布时间:2020-04-07
评论(0)

评级被下调。 上周有3只信用债发生违约。 债市要闻 【财新周刊】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超出预期,打乱了...

热评:

发布时间:2020-04-04
评论(0)

。■ 财新记者王力为、彭骎骎对此文亦有贡献 本文选自即将于4月6日出版的《财新周刊》,原标题《

热评:

发布时间:2020-04-04
评论(8)

  略显滞后的加码 文|财新周刊 于海荣 程思炜 新冠肺炎疫情在海外蔓延超出预期,打乱了中国经济复工复产的预想节奏,也迫使中国应对疫情的宏观政策力度大幅加码。 3月27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抓

热评:

clint智(上海市)1278天13小时54分58秒前
公立医院怎么就计划老路了?不要直接扣大帽子。
财新网友ove6Or(上海市)1285天15小时29分58秒前
应该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并继续公有制!
财新网友hw4hU3(福建省福州市)1286天20小时2分28秒前
基建交给企业和市场选择?基建注定是短期内不会有收益甚至会亏钱,在长期来看,当基建完成之后,在新基建赛道上的新企业或许具备更强的盈利能力,以市场的逐利性,它不可能选择去做这种铺垫工作,这个铺垫只能政府去砸。 疫情下的医疗系统恰恰就是证明了公立医疗资源的分流过甚,反之应当加强公立医疗资源,依据按劳分配的主体原则,提升医师的薪资待遇。 当前到底是计划经济思潮回流,还是自由主义经济倾向过甚??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