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人托马斯·杨(可参见《托马斯·杨——最后一个什么都懂的人》),二人有过颇具戏剧性的交流,可谓棋逢对手,一时瑜亮。...
以及天份 vs. 浅薄涉猎,便显得进退失据。那些只会一种技艺的三脚猫理解不了polymath, 他们不仅欣赏不来甚至还会不惜花费大量精力热情地去诋毁——托马斯·杨这样的全面型天才也被同时代人讥为浅尝辄
热评:
马斯·杨等科学家的墓碑或铭牌。焦耳的一座塑像被安置在曼彻斯特市政厅内他的启蒙导师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铜像对面,另一座矗立在他家乡曼彻斯特城郊的
斯的模型终于得到了一些支持,这一年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完成了双缝干涉实验。实验中,托马斯·杨将一束光通...
色照相技术和投影技术铺平了道路。在这篇以一次在伦敦皇家研究院所作的报告为基础而形成的文稿中,麦克斯韦回顾了这项研究工作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对色觉的意义。1801年,托马斯·杨就提出眼睛中有三种光感受体。麦
不少学语言的天才。托马斯·杨是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位什么都会的人。他是个医生,也是力学大拿、工程大拿、物理学家,还是语言学家。他是《大英百科全书》语言条目的撰写人,还破译了罗塞塔石碑上的古文字。哈密顿号
——托马斯·杨的墓志铭 撰文|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 2007年英国出版了一本题为The Last Man Who Knew Everything(最后一个什么都懂的人)的书[1],写的
像靠近达尔文的墓; 托马斯•杨:波动光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科学有很多贡献。 物理学家兼作家斯诺在他的演讲《两种文化》中,曾经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莎士比亚分别作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代表。莎士
的是,后来拉普拉斯将这段有关暗星的文字从该书的第三版中悄悄删去了。因为在1801年,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使大多数物理学家们接受了光的波动理论,微粒说不再得宠,于是拉普拉斯觉得,基于微粒说的“暗星
图片
视频
以及天份 vs. 浅薄涉猎,便显得进退失据。那些只会一种技艺的三脚猫理解不了polymath, 他们不仅欣赏不来甚至还会不惜花费大量精力热情地去诋毁——托马斯·杨这样的全面型天才也被同时代人讥为浅尝辄
热评:
马斯·杨等科学家的墓碑或铭牌。焦耳的一座塑像被安置在曼彻斯特市政厅内他的启蒙导师约翰·道尔顿(John Dalton,1766-1844)铜像对面,另一座矗立在他家乡曼彻斯特城郊的
热评:
斯的模型终于得到了一些支持,这一年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完成了双缝干涉实验。实验中,托马斯·杨将一束光通...
热评:
色照相技术和投影技术铺平了道路。在这篇以一次在伦敦皇家研究院所作的报告为基础而形成的文稿中,麦克斯韦回顾了这项研究工作并进一步阐述了其对色觉的意义。1801年,托马斯·杨就提出眼睛中有三种光感受体。麦
热评:
不少学语言的天才。托马斯·杨是被誉为世界上最后一位什么都会的人。他是个医生,也是力学大拿、工程大拿、物理学家,还是语言学家。他是《大英百科全书》语言条目的撰写人,还破译了罗塞塔石碑上的古文字。哈密顿号
热评:
——托马斯·杨的墓志铭 撰文|陈关荣(香港城市大学) 2007年英国出版了一本题为The Last Man Who Knew Everything(最后一个什么都懂的人)的书[1],写的
热评:
像靠近达尔文的墓; 托马斯•杨:波动光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对科学有很多贡献。 物理学家兼作家斯诺在他的演讲《两种文化》中,曾经将热力学第二定律与莎士比亚分别作为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代表。莎士
热评:
的是,后来拉普拉斯将这段有关暗星的文字从该书的第三版中悄悄删去了。因为在1801年,托马斯·杨的双缝干涉实验使大多数物理学家们接受了光的波动理论,微粒说不再得宠,于是拉普拉斯觉得,基于微粒说的“暗星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