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未来消费

未来消费

沈明高: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中的增长新动能

人均GDP达到2万美元时,人均消费支出大约在15000美元左右。如果到2035年中国要实现中等发达国家收入水平,达到人均GDP翻一番,理论上人均消费支出要增加约2倍,这要求的增长速度应该要快于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1)

、富滇银行、吴江银行、申能集团、中国移动,但尚未有大型助贷平台。 审慎监管助贷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银行可直接服务的客群数量有限,信贷的增量将更多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助贷渠道。 目前大中型银行

热评:

未晞5112(湖北)31天6小时9分41秒前
根源是房贷利率太高了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20)

,但尚未有大型助贷平台。 审慎监管助贷 审慎监管助贷 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由于银行可直接服务的客群数量有限,信贷的增量将更多借助于互联网平台的助贷渠道。 目前大中型银行主要通过自己的App和网点直

热评:

ZZQ6667(中国)25天17小时25分43秒前
大鱼捞完了,把网眼变小。说直白一点,长尾客户就是穷人,老话讲:要想发穷人头上刮,所以这也不是什么新玩法。经济下行大家要减少消费,省钱才是正道。
财新网友CpaTDG(浙江)26天17小时37分45秒前
原来提前还房贷用的是这个钱啊……
财新网友3rxEIa(广东)27天6小时16分9秒前
消费贷的逻辑是不用还本金,只要每个月还利息就行了。能借出来银行大额信用贷的通常自身有稳定的单位和收入,这样的优质客户银行抢都来不及,哪里会抽贷呢。
发布时间:2023-09-04
评论(1)

期品种强势上涨。 赵玲认为,今日白酒板块上涨,与刺激经济政策出台后板块总体滞涨关系较大,存在补涨机会。另外,地产产业链改善,有助于提高居民信心,对于释放消费能力较为重要,复苏可期。 龚元丰认为

热评:

财新网友a4QSlw(广西)19分15秒前
打西边来了一个资本市场,它叫大A,多上涨,少下跌,股民笑开颜。
发布时间:2023-08-02
评论(3)

火爆,但和2019年同期数据对比可知:虽然国内旅游出游人次增加了19.1%,但人均旅游支出仅恢复到2019年的84.5%,较疫情前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随着疫情期间累积消费需求的释放,复苏和增长的

热评:

研途妹妹(广东)34天22小时40分54秒前
实现全民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政府层面: a)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为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b)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的实施。 c) 监管和引导:政府需要加强对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 2. 企业层面: a) 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为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提供支持。 b) 创新服务模式:企业可以探索创新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 3. 个人层面: a) 提高自身素质:个人应提高自身素质,为参与社会建设、享受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创造条件。 b) 积极参与:个人应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现全民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在我国,这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继续努力,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
子涵fhO(广东)74天7小时6分28秒前
较少见到如此简单透彻的分析,建议机制合情合理,点赞
runner(中国)75天22小时52分59秒前
让居民对未来收入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和税负等方面的支出产生稳定预期,就能够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有效增加居民消费。
发布时间:2023-07-26
评论(1)

将整体呈现长期温和而非短期报复式恢复,消费场景回归是复苏的基础,而消费力的实质性回暖决定了复苏的高度和持久力。后期需继续关注白酒批价走势,渠道优化梳理情况,商务和宴席需求的改善程度。 国泰君

热评:

财新网友euehdbsf(山东)80天2小时15分2秒前
商务宴请可能也少了
发布时间:2023-07-10
评论(10)

未来的消费,就需要在现在的收入中,既要拿一部分出来马上消费掉,也要拿出一部分储蓄起来变成投资,以便为未来提供更多收入和消费。 所以,在收入之中,会有一个让消费者最好地平衡现在和的最优消费比例

热评:

财新网友5bNjyH(江苏)92天23小时32分29秒前
基于性善论 这样的提议也许是可行的
财新网友BjMwDz(北京)97天4小时53分32秒前
如果不需要投入成本,即可获取,当期的人有动力加大分红,多分多用,人的本性,个体很难会从宏观上理性思考,个体决策的利益最大化,和总体的利益最大化,有时是直接的矛盾和冲突。
财新网友BjMwDz(北京)97天5小时2分57秒前
以零时刻的人均分了国有资产基金股东的股份, 之后出生的人就没得分了, 静态时点的全民, 然后私有的传承,财产继承? 新出生的人,国家政策鼓励的增加出生的人口(多子女家庭)却没得分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发布时间:2023-07-06
评论(1)

期消费用于投资,增加,此时储蓄率就高。在长周期内,居民储蓄率由生命周期消费理论决定,一国人口结构也影响居民储蓄率,蔡昉和都阳(2020)认为人口抚养比影响国民储蓄率,通过相关关系检验发现中国人

热评:

iceber(海南)14秒前
这篇文章写的挺全面的,分析的很透彻,对比的也很深入,就是解决方案感觉有点不解渴,好像什么都说了,又好像没有找到一个特别聚焦的重点,有可能是我不懂吧。
发布时间:2023-06-29
评论(0)

命的,将它们整合在一起就变成了令人难以忍受的自负,这种自负足以令现代宏观经济学窒息。 谬误1:任何宏观模型的核心必须是当期消费与之间的权衡 中世纪的农民无法从他们的封建领主那里获得信贷,因此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