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消费滞后

消费滞后

IMF关于中国几个重点议题研究的摘译

, 2021)。   议题2:家庭储蓄及其驱动因素   尽管从危机中快速复苏,但增长仍然不平衡,私人,家庭储蓄率现在远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实证分析表明,政府在社会保障和医疗方面的支出越高,储蓄率

发布时间:2021-06-21
评论(0)

转量等数据走势来看,目前仍处于修复通道中。和2020年商品消费先行、服务的分化特征相比,2021年商品和服务消费的“二次分化”,则是商品消费平缓、服务消费加快的格局。 线下服务消费的进一步修复

热评:

发布时间:2020-12-30
评论(0)

是居民消费信心不足,更多可能是因为疫情限制。 疫情对消费性支出冲击可分为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直接效应是疫情原因造成的,比如由于疫情,不能再去电影院看电影,人员密集型的文化娱乐体育活动也会被迫取

热评:

发布时间:2020-11-17
评论(0)

理解。 在有力的防控之下,中国与几个邻国正处于经济复苏的不同阶段,愈加接近于疫情前的常态。刚开始,许多欧美人士误认为,中国复苏全是为了刺激经济,令经济处于重工业飞速发展而的冰火两重天。然而事实

热评:

发布时间:2020-10-09
评论(0)

文|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芮泽 世界银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艾卡思 中国在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后的经济恢复速度虽快但不平衡,主要推动因素是信贷驱动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投资以及急剧增长的贸易顺差,而私人

热评:

发布时间:2020-03-04
评论(0)

关于疫情冲击,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的短期困难,主要原因是疫情引起的停工。等疫情结束后,一旦生产恢复,经济就会迅速反弹。   这种观点的不足之处,在于把宏观经济变量理解成静态的。但是实际上,宏观经济

热评:

发布时间:2019-10-24
评论(0)

国家是至上而下的过程,早期多少有些精英气味和附庸风雅之意,这是导致咖啡经济的现象之一。   日本是最早达到临界点的亚洲国家,这发生于六十年代后期。即使在六十年代初,日本的人均消耗量也比中国现在

热评:

发布时间:2018-07-26
评论(0)

款的方式提前偿还分期债务。如果剔除掉住房按揭贷款,用其他短期居民贷款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之比,计算所谓狭义的消费贷款渗透率,则中国和美国相比还有非常大的差距。 图表6:中国狭义的消费贷款渗透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