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林毓生的一大卓见。 林毓生祖籍山东,出生于沈阳,生长于北京,1949年随家人去台湾,在台大历史系读本科,追随台湾自由主义精神领袖殷海光。后去美国留学,博士毕业后长期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校区任教
国学术界引进其学术思想,对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无益。哈耶克这部著作我看到三种中文译本,王明毅等译本、滕维藻等译本和台湾的殷海光译本。滕本是1962年的“内部读物”,只是感到译笔较好,因此
热评:
撰文 | 林毓生 林毓生(图自网络) 林毓生,1934年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早年就读台湾大学历史系,师从殷海光,后赴美留学,师从哈耶克。著有《中国意识的危机》《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热烈与
,1900年代或1910年代出生的冰心、巴金、孙立人、钱锺书、费孝通、季羡林都有留学欧美的经历,在本国未能接受完整教育的沈从文、华罗庚、萧红、金克木这些人,或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穆旦、殷海光这些人,照样也在
。 在一个静寂的黄昏,西南联大的学生殷海光与教逻辑学的金岳霖教授一起散步,曾追问过老师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比较持久而可靠的思想呢?”老师的回答是:“经过自己长久努力思考出来的东西……比如说,休谟、康
馆长,对于胡适、殷海光、傅斯年的研究非常深入,而且他写的文章与专著很注重修辞,体现了传统学术研究当中的汉语之美,这在目前的学术写作中尤为珍贵。 《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潘光哲著
“一见如故”。 林毓生是台湾自由主义开山鼻祖、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殷海光的学生,还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的关门弟子。他们初次相见,在1992年美国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 不过,不少人总认为文学是消遣, 台湾学者殷海光,曾经也这样看。 他的学生也就是后来的大学者林毓生, 告诉他,文学著作也很重要,不接触的话就是一个损失 后来,他开始读了一些, 越来越觉得林毓生的话有道理
Kindle。我清楚地记得,至少我在洗衣房里,看完了《百年孤独》以及殷海光翻译的《通向奴役之路》。不过,那台贩卖饮料的机器,经常无缘无故地吞掉我的Quarter,合计一年内我在那上面至少损失了两美元
图片
视频
国学术界引进其学术思想,对于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非无益。哈耶克这部著作我看到三种中文译本,王明毅等译本、滕维藻等译本和台湾的殷海光译本。滕本是1962年的“内部读物”,只是感到译笔较好,因此
热评:
撰文 | 林毓生 林毓生(图自网络) 林毓生,1934年生,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早年就读台湾大学历史系,师从殷海光,后赴美留学,师从哈耶克。著有《中国意识的危机》《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热烈与
热评:
,1900年代或1910年代出生的冰心、巴金、孙立人、钱锺书、费孝通、季羡林都有留学欧美的经历,在本国未能接受完整教育的沈从文、华罗庚、萧红、金克木这些人,或接受了良好教育的穆旦、殷海光这些人,照样也在
热评:
。 在一个静寂的黄昏,西南联大的学生殷海光与教逻辑学的金岳霖教授一起散步,曾追问过老师一个问题:“什么才是比较持久而可靠的思想呢?”老师的回答是:“经过自己长久努力思考出来的东西……比如说,休谟、康
热评:
馆长,对于胡适、殷海光、傅斯年的研究非常深入,而且他写的文章与专著很注重修辞,体现了传统学术研究当中的汉语之美,这在目前的学术写作中尤为珍贵。 《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一八三三-一八九八)》,潘光哲著
热评:
“一见如故”。 林毓生是台湾自由主义开山鼻祖、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殷海光的学生,还是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和政治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的关门弟子。他们初次相见,在1992年美国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热评:
。 不过,不少人总认为文学是消遣, 台湾学者殷海光,曾经也这样看。 他的学生也就是后来的大学者林毓生, 告诉他,文学著作也很重要,不接触的话就是一个损失 后来,他开始读了一些, 越来越觉得林毓生的话有道理
热评:
Kindle。我清楚地记得,至少我在洗衣房里,看完了《百年孤独》以及殷海光翻译的《通向奴役之路》。不过,那台贩卖饮料的机器,经常无缘无故地吞掉我的Quarter,合计一年内我在那上面至少损失了两美元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