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隐私泄露

隐私泄露

GPT革命|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如何应对大模型时代的安全问题?

及很多用户私密信息,这些信息没有受到应有的隐私保护,用户在使用时面临“要么失去隐私、要么失去服务”的选择;三是大模型的生成能力让变得更加容易也更加多样化,隐私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人工智能就像

发布时间:2023-07-12
评论(0)

,包括、算法偏见、恶意使用。 对于能否用技术去防范AI作恶,GAN之父Ian Goodfellow认为,从技术上根本上来讲是不能防范的,所以需要综合治理。政府层面和行业层面现在就要开始去探讨怎么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5-16
评论(1)

机构、德国作家协会等多方曾呼吁欧盟解决ChatGPT等AI技术带来的、版权侵犯等问题。但由于ChatGPT等生成式技术并未涵盖在原始法案中,欧盟推迟了4月26日立法者委员会的投票,改为继续对

热评:

财新网友lxVHpGCLs(山东)151天23小时47分2秒前
立法,欧盟的确领先一步。
发布时间:2023-02-21
评论(25)

的低效与弊端,极大程度上提升了防疫的精准性。但因其特点是对个人信息的无差别、大规模持续性收集和监控,因此隐含着重大的、数据监控和数据操纵的风险。 尤其是其收集的信息多是攸关个人人格尊严的敏感个

热评:

回来了(湖北)235天21小时59分52秒前
"法治的基本目标就是为防御国家权力的膨胀对个人权利的侵蚀。我们会明显看到,在数据技术加持下,国家与个人之间的权力势差正在不断拉大,传统法治建构起的权力制约和权利保障的机制也因数据技术而被蚕食和摧毁。"——健康码的铺开甚至缺乏人大一级的法律背书。而当健康码诞生的应急背景不再存在,连“事急从权”的目的正当性都已经消失,它及它牵扯的利益却试图让自己保留下来。
登高一望(内蒙古)231天13小时7分26秒前
为何如此难?如果只用一句话来回答,那就是因为权力不受约束。
KD2020(山东)235天16小时33分52秒前
控制文化已成权力的游戏
Freedom1203(重庆)235天16小时47分30秒前
支持彻底销毁数据
发布时间:2022-12-17
评论(3)

细、易跨平台复制转移认证、可长期保存”等特点,也隐藏着个人和被数据监控的巨大风险。 2022年6月12日,一些从外地前往河南省郑州市的河南村镇银行储户,在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下,健康码状态却被转

热评:

且听风吟RS(江西)298天17小时37分3秒前
风险不可怕,问题在于价值和风险不均衡!
财新网友63NL0G(江苏)300天19小时31分53秒前
某地健康码数据泄露,如不下线并销毁数据,以后类似事件还会发生
Ambush(陕西)301天8小时41分16秒前
来也匆匆,去也冲冲。
发布时间:2022-12-17
评论(0)

细、易跨平台复制转移认证、可长期保存”等特点,也隐藏着个人和被数据监控的巨大风险。 2022年6月12日,一些从外地前往河南省郑州市的河南村镇银行储户,在核酸检测阴性的结果下,健康码状态却被转

热评:

发布时间:2022-10-26
评论(0)

、专事专用、全程防护”原则,做好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并采取常态化防护措施,提升数据保密性、完整性、准确性,严防、数据逆向追踪、数据篡改等,切实保护数据主体权利不受侵害,保护用户隐私安全。 三是强调包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5-26
评论(0)

【财新网】推特因隐私安全问题被罚款。当地时间5月25日,推特就用户问题和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TC)达成和解,向FTC支付1.5亿美元的罚金。 据FTC公告,2013年到2019年,推特让用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4-23
评论(3)

产生大量的金融数据。 多位行业人士指出,侵犯数据等数据安全引发的大量问题不容忽视。 在数据采集方面,李伟指出,部分机构未经授权私自收集个人信息或设置“不授权就不能使用”的霸王条款,超范围过度

热评:

IamJaco(广州市)536天13小时10分18秒前
伦理可以说是共识,但不能说是底线!伦理是最高级的社会道德实践的准则!我们现在连基本的金融科技规则都还没建立完善,谈伦理,还太早了!得先把严重损害公众利益的行为制止下来,才能谈如何更好地、更出色地、更公正地、更平等地服务公众!
婷婷9871(深圳)536天14小时40分15秒前
伦理我理解是底线共识,法律、法规是在这个共识基础上构建的,并不矛盾
财新网友4gjr82(深圳)538天14小时23分53秒前
用法律、法规来约束,名正言顺。 另起炉灶搞个XX伦理,名不正言不顺。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