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增加货币供给

增加货币供给

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与副作用

他金融资产的需求则下降。在这种环境下,即便,新增的货币也会被吸纳为现金,而不会通过购买金融资产降低利率,从而起不到支持投资的作用。货币主义对流动性偏好提出了不同意见。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

发布时间:2023-01-04
评论(0)

把它的影响完全抹平。但是,宏观政策仍旧可以发挥很大作用,一个必要之举是。不过,一旦形势有所稳定,人们信心恢复,对货币的需求就会下降,增加的货币供给就可能带来通胀问题。这就是美国现在面临的局

热评:

发布时间:2022-11-28
评论(1)

应对民众信心缺乏引发的流动性偏好(货币需求增加),凯恩斯主张。当全社会的货币需求增加时,如果货币供给不变,将会导致民众抛售风险资产或不消费,进而制约整体经济表现。相反的,如果政府(央行)增<...

热评:

三水工厂(荷兰)100天10小时47分31秒前
能不能来波牛市,让我把股票全卖了,赶快润
发布时间:2022-11-18
评论(1)

认为,在这三个特征之下,公共政策的选择为了应对疫情在经济不同层面的危害,,不过一旦形势有所稳定、信心恢复,货币需求就会下降,增加的货币供给可能带来通胀问题,美国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中国

热评:

凌寒杨(江苏)112天22小时19分8秒前
有道理,关键补贴的钱从哪里来。
发布时间:2022-05-15
评论(8)

,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更重要。” “我的观察是整个经济的需求不旺,市场主体、实体经济的活力不够。”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对财新表示,“此时,简单的减税、、增加贷款,作用比较有限。” 中泰证券首席经

热评:

KD2020(淄博)50分44秒前
比较赞成给低收入家庭发钱,缓解生计困难,并通过市场选择,支持优秀企业发展。
韩慎之(许昌市)299天2小时7分26秒前
财政主要是看货币的利率,现在很多底线问题还不确定,提前把利率给用完,就用无可用了,不如发挥大国的优势,看看各地在基建方面的改革和创新,毕竟财政政策比利率可控多了。
财新网友BbHVEN(苏州)299天7小时6分27秒前
基建在发力,货币能不发力否
发布时间:2022-04-07
评论(0)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更好,面临冲击时货币政策无需过度宽松经济也能回归常态,如果中国也用美国的“药方”,那么对经济可能会产生永久性损伤,最终得不偿失。 笔者“原则上”同意他的观点。实际上对于用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3-12
评论(0)

相当于每月购买约900亿元国债的量化宽松。还有观点认为,这是央行直接为财政融资,属于赤字货币化。 “央行利润上缴财政既不是量化宽松,也不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更没有通过赤字来。”中信证券研究所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3-12
评论(8)

是财政赤字货币化,更没有通过赤字来。”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明明认为,QE是指央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虽然央行利

热评:

fifi49(深圳)355天19小时14分16秒前
请问是哪一项支出远超5.5%
GGG101(江西)359天2小时47分38秒前
挺好的文章,我希望可以浅显一点。
好稀罕的蓝天白云(南京)57秒前
能说清的都说清了,财新这篇已经很尽力很尽力了。财政支出上,李相说安排4%的教育经费非常非常不容易了,这绝对也是实话。只是有一项支出远超5.5%的GDP,咱也不敢问,也从未见去审过。
发布时间:2021-11-03
评论(1)

有所缓解,但是衰退一直延续到20世纪头10年。由于利率无法为负,日本央行的政策似乎用尽,但是仍在寻找空间:(1)更加激进地,在公开市场买入非传统资产,包括银行和公司债、外国债、抵押债券,此

热评:

文成栋(长春)450天3小时9分45秒前
问题分析的很深入,实际解决方案需要大面积系统性改革,在我国完全无法落地。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