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1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下称《十六条》)。《十六条》更为重磅,强调“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从存量融资展期、鼓励增量融资、保交楼
》)。《十六条》更为重磅,强调“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从存量融资展期、鼓励增量融资、保交楼、稳定个人购房刚需信贷、受困房企化险等方面,提出16条“救市”举措。 其中提到的债券发行增信措施,即11月8日交
热评:
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存量融资展期、鼓励增量融资、保交楼、支持个人购房刚需信贷、受困房企化险等方面,提出16条金融举措(参见财新网《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文支持房地产金融 释放“救
考虑之中。但截至目前,监管层并未就此有过明确发声。 一名金融机构人士提到,如果再次依靠后进增量融资来实现前期旧债的解套和循环,地产行业可能还会重陷过往借新还旧的高周转模式。尤其是问题房企集团层面沉淀的
,如果再次依靠后进增量融资来实现前期旧债的解套和循环,地产行业可能还会重陷过往借新还旧的高周转模式。尤其是问题房企集团层面沉淀的存量债务繁多,后进资金如何退出是一个大问题。“未来,去杠杆、降规模是房地
。债务偿还后却难以获得增量融资,就使得房企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萎缩,全面缩表。 第二,拿地意愿减弱,新开工不足。新项目开工需要土地储备和相应的资金,如前所述,两者在今年的环境下均不易得
政府隐性担保方面,15号文也通过限制隐性债务平台的增量融资倒逼城投公司真化解隐性债务,管控基建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大,表明了政府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如《十问中国经济》中所说,如果中国不经历
建的增量融资需求继续遏制,仅是保住地产的存量风险,然后货币政策又仅是结构性宽松的话,整体“宽信用”的政策效果将相当有限,预计整体社融增速在10.5%-11%之间。 第三,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司面临的最大挑战,“风控措施再完备,一旦缺乏现金流,兑付压力就会很大”。尤其应当关注房地产业务占比较高以及在各家开发商集中度较高的信托公司。 增量融资方面,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已
图片
视频
》)。《十六条》更为重磅,强调“对国企、民企一视同仁”,从存量融资展期、鼓励增量融资、保交楼、稳定个人购房刚需信贷、受困房企化险等方面,提出16条“救市”举措。 其中提到的债券发行增信措施,即11月8日交
热评:
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从存量融资展期、鼓励增量融资、保交楼、支持个人购房刚需信贷、受困房企化险等方面,提出16条金融举措(参见财新网《央行与银保监会联合发文支持房地产金融 释放“救
热评:
考虑之中。但截至目前,监管层并未就此有过明确发声。 一名金融机构人士提到,如果再次依靠后进增量融资来实现前期旧债的解套和循环,地产行业可能还会重陷过往借新还旧的高周转模式。尤其是问题房企集团层面沉淀的
热评:
,如果再次依靠后进增量融资来实现前期旧债的解套和循环,地产行业可能还会重陷过往借新还旧的高周转模式。尤其是问题房企集团层面沉淀的存量债务繁多,后进资金如何退出是一个大问题。“未来,去杠杆、降规模是房地
热评:
。债务偿还后却难以获得增量融资,就使得房企的资产负债表在资产端和负债端同时萎缩,全面缩表。 第二,拿地意愿减弱,新开工不足。新项目开工需要土地储备和相应的资金,如前所述,两者在今年的环境下均不易得
热评:
政府隐性担保方面,15号文也通过限制隐性债务平台的增量融资倒逼城投公司真化解隐性债务,管控基建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大,表明了政府要“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如《十问中国经济》中所说,如果中国不经历
热评:
建的增量融资需求继续遏制,仅是保住地产的存量风险,然后货币政策又仅是结构性宽松的话,整体“宽信用”的政策效果将相当有限,预计整体社融增速在10.5%-11%之间。 第三,治理恶意拖欠账款和逃废债行为
热评:
司面临的最大挑战,“风控措施再完备,一旦缺乏现金流,兑付压力就会很大”。尤其应当关注房地产业务占比较高以及在各家开发商集中度较高的信托公司。 增量融资方面,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已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