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债务黑洞

债务黑洞

先正达回复上交所问询函:公司符合主板“大盘蓝筹”定位

治理、全球化运营、市场竞争力方面表现良好,整体符合主板“大盘蓝筹”企业定位。不过,从一季度经营业绩看,此前收购瑞士先正达造成的仍给公司带来持续影响。公司同时还可能面临监管环境政策、地缘政治、汇

发布时间:2022-02-07
评论(2)

决定拆分成两个公司,以降低难度和不确定性,同时还可降低拆分成本。 百年东芝风光已散。2015年被曝持续八年的财务造假丑闻,以及2016年西屋核电暴露并最终走向破产,连续重拳将这家电子工业巨头推

热评:

南极直立熊(北京)615天9小时7分7秒前
基业长青,越来越难
财新网友MoVKzl(北京)615天10小时27分12秒前
拆分是东芝集团明智的做法
发布时间:2022-02-06
评论(1)

,上海华信至少通过质押融资20亿元,至少保证了收购的资本金回笼。 早期跟随叶简明闯荡上海滩的南平商人给华信带来了资金和业务量,也带来了。在蹒跚走过2011-2012年后,叶简明壮士断腕,剥离了

热评:

Kurtz(深圳)617天2小时13分38秒前
1995年国债”327”期货事件与2011~12年林鸿辉在橡胶交易、周林在钢贸上亏钱的事,有点类似。谁赚走了林鸿辉和周林的钱?
发布时间:2022-02-04
评论(5)

500强排名第222位的神话,就像一只漏气的气球迅速崩塌,并于2019年11月进入破产程序。 叶简明华信神话倒塌,只在市场上留下了上千亿的。作为又一名从舞台上消失的轰动一时的人物,很难定义叶简明

热评:

财新网友kr4vD1(鄂州)614天1小时49分41秒前
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总能让这样的人一骗再骗国家干部?到底是谁营造了这样的环境?到底是谁让这样的人潜逃出国的?
深空UPH(中国澳门)617天12小时8分13秒前
名副其实的巨骗
45度6589(杭州)618天20小时10分42秒前
应该不惜一切代价找到他 建国以来最大侵吞国家财产
发布时间:2022-02-02
评论(1)

位列第222位。待其神话破灭后,留下的是上千亿的。 另一家从闽入皖的三安集团,也是王三运的福建旧识。三安集团由泉州安溪商人林秀成创办于1992年10月。1956年出生的林秀成最早靠倒卖废钢铁边

热评:

财新网友PB5RYr(吉安)621天3小时23分33秒前
这好像是篇旧文章
发布时间:2021-10-08
评论(0)

国电力系统利益相关者的复杂博弈未达平衡。国家借此优化电价机制,完善能源供应结构,有助于“先立后破”达成“双碳”目标。 专栏|:再谈企业行为规范与监管 这些黑洞既非行业的特殊性或经济周期之祸,也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0-08
评论(1)

失和今天的。吴小晖和叶简明“精心打理”自己的“企业”,但同时却将企业的巨额资产挪走,留下境内债务和其他各种黑洞。在经济领域,依法治国应该包括追索这些不翼而飞的资产,追究责任人的经济和法律责任

热评:

南极直立熊(沧州)738天4小时32分6秒前
硕鼠硕鼠,勿食我粟
发布时间:2021-09-22
评论(1)

制,建立各种利益输送平台,以各种名目(收购、投资、采购、承包等等)获得巨额非法资金和利益,掏空他们掌控的企业,给纳税人带来巨大的。 实际上,华融、豫能源、安邦、华信等企业的大部分黑色、灰色或其

热评:

许少年(上海)751天23小时15分20秒前
定期查账。
发布时间:2020-12-21
评论(1)

总们不同,肖建华、吴小晖等都算是“民营企业家”。但是,这些“大鳄”们的共同点是掏空了那些银行、保险等金融平台和国企,造成。虽然这些大案尚未导致系统性风险,最终买单的却是纳税人,包括刚刚脱贫的纳

热评:

财新网友W78(中国)1029天5小时25分38秒前
分析到位 人的问题也显突出 监管的人不很专业也是一方面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