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尚勇(现实制度问题研究学者、《大地震临震预报的曙光》作者) 【导读】尽管受制于中国地震预报体制的制约(政府要求中高级地震专家必须做地震预测,并需为政府提供地震预报的依据),中国主流的中高级地震专家
度缺陷,所以提前3天发布了唐山大地震的临震预报。全县47万人“无一震亡”。令人痛心的是,唐山大地震漏报引发的地震预报制度“逆转”及其制度变局,致使中国地震预报“黄金十年”的良好局面毁于一旦。此后40多
热评:
制。行政强人总理周恩来和地质部长李四光通过“行政强权”强力推动中国地震预测预报从探索走向辉煌。 3、中国探索“经验预测”及其标志性成果 中国地震界公认,1966—1976年是中国地震预报的“黄金十年
(中国地震部门)重塑辉煌》,发在“西瓜视频”上。(当时我不方便多说话) 这是我在“西瓜视频”上唯一的视频,视频中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跌宕起伏的旋律代表了我对中国地震预报制度改革“命运”艰辛、曲折和希望的
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6年第2期) * * * 然而,当年中国地震预报制度是有缺陷的,除了它的“半封闭”特点(这是唐山
,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从事地震研究工作。1958年由他倡导并组织进行了1920年海原8.5级地震考察,这被称为“打响中国地震预报第一枪”的行动。这次考察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中国1966—1976年用
没有在国家层面做地震预报史的工作,致使许多珍贵的中国地震预报史资料散落民间,其真相也不为公众所知晓。例如,早在1958年,资深地震学家郭增建教授便倡导并组织进行了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考察工作
警世录——7.28大地震漏报始末》一书,书中披露的大地震漏报细节令我吃惊不小。凭着多年制度研究养成的制度敏感性,我发现了中国地震预报制度的体制弊端及其严重危害。于是,我将弊端丛丛的地震预报制度纳入了我
施,他们虽然地处烈度Ⅸ度区,房屋严重破坏,但1000多名职工家属无一伤亡。 然而,因为唐山大地震漏报,中国地震预报体制逆转(由半封闭转向完全封闭),“地震不可预报”取代“地震可以预报”成为地震部门的指
图片
视频
度缺陷,所以提前3天发布了唐山大地震的临震预报。全县47万人“无一震亡”。令人痛心的是,唐山大地震漏报引发的地震预报制度“逆转”及其制度变局,致使中国地震预报“黄金十年”的良好局面毁于一旦。此后40多
热评:
制。行政强人总理周恩来和地质部长李四光通过“行政强权”强力推动中国地震预测预报从探索走向辉煌。 3、中国探索“经验预测”及其标志性成果 中国地震界公认,1966—1976年是中国地震预报的“黄金十年
热评:
(中国地震部门)重塑辉煌》,发在“西瓜视频”上。(当时我不方便多说话) 这是我在“西瓜视频”上唯一的视频,视频中贝多芬《命运交响曲》跌宕起伏的旋律代表了我对中国地震预报制度改革“命运”艰辛、曲折和希望的
热评:
四光论地震地质与他的中长期地震预测》,《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 2006年第2期) * * * 然而,当年中国地震预报制度是有缺陷的,除了它的“半封闭”特点(这是唐山
热评:
,毕业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从事地震研究工作。1958年由他倡导并组织进行了1920年海原8.5级地震考察,这被称为“打响中国地震预报第一枪”的行动。这次考察的研究结果奠定了中国1966—1976年用
热评:
没有在国家层面做地震预报史的工作,致使许多珍贵的中国地震预报史资料散落民间,其真相也不为公众所知晓。例如,早在1958年,资深地震学家郭增建教授便倡导并组织进行了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考察工作
热评:
警世录——7.28大地震漏报始末》一书,书中披露的大地震漏报细节令我吃惊不小。凭着多年制度研究养成的制度敏感性,我发现了中国地震预报制度的体制弊端及其严重危害。于是,我将弊端丛丛的地震预报制度纳入了我
热评:
施,他们虽然地处烈度Ⅸ度区,房屋严重破坏,但1000多名职工家属无一伤亡。 然而,因为唐山大地震漏报,中国地震预报体制逆转(由半封闭转向完全封闭),“地震不可预报”取代“地震可以预报”成为地震部门的指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