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中国经济改革

中国经济改革

吴敬琏:深切缅怀小宫隆太郎教授

20世纪末期。以致时至今日,如何推动产业政策转型仍然是中国经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第三件是关于目标模式的讨论。 改革开放之初,虽然许多人都认识到为了振兴经济,有必要引入市场机制和发挥价

发布时间:2023-08-12
评论(33)

理论和政策主张上深度影响了的实践;作为专家型官员,他既有地方工作经验,也主政过中央部委,曾任财政部长,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理事长,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常委、外事委员会主任,目前担任中国财政学

热评:

财新网友zDlbU0(四川)16天21小时17分21秒前
这个其实就是户籍改革就行
今日方知我是我(广东)17天11小时30分22秒前
好的高校都在发达地区,是不是不拿中央拨款补助的就专注招本省本地学生呢?生落后地区的考生就该没有好学校或者没有书读吗? 最好的办法全国一张卷,按分数高低取学生就行,唯一的一小部分名额2%-3%给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劳模烈士子女…以护卫社会与发展公平
财新网友Qq89EE(广东)59天10小时23分1秒前
最好的做法是啥呢,全国一张卷,但是招生计划按照资金来源决定。比如部属高校拿中央拨款,那么全国统招。省属高校,那么就优先照顾本行政区考生,降分录取。如果省属高校拿了中央资助,那么就按照中央出资比例拿出对应的人数全国统招;部属高校拿了地方补助也同理。但是这种妥协都很难做到
发布时间:2023-07-18
评论(0)

一位眼界宽阔、勤奋努力又具有建设更美好世界的明确价值追求的日本现代经济学领军人物。他热心于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和中日经济学人之间的学术交流。他的研究精神和理论观点对和我本人都产生过积极的影响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6-09
评论(3)

东西值得研究。因此,我们介绍的这篇中国人民大学与发展研究院张杰教授的《金融业“过度”扩张:中国的事实与解释》(发表于《学术月刊》2021年第10期,以下简称《论文》),为我们揭示了这背后的

热评:

zhaoysz(山西)128天12小时14分12秒前
没有讲到根本上。属于市场化的资本,必然是逐利的。过剩的产业要经市场淘汰,保民生的产业靠政府财政。不可能让社会资本讲政治,只能讲法律。
财政金融经济(上海)128天13小时47分27秒前
感谢作者讲解
拂晓之车(安徽)129天10小时10分1秒前
观点新颖且逻辑通顺。期待更多实证数据,比如通道资金加银行贷款的规模和地方政府融资/地产部门借贷能否一一对应等。
发布时间:2023-04-25
评论(0)

经济金融治理实践的产物,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某些规律性要求。开放时代,对既有国际经济秩序总体坚持补台而不拆台、有条件接受国际惯例的方针,在全球主权债务合作治理领域也需有开放与配合态度。近年中国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3-04
评论(0)

—2000年,以现实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运行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的理论和他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第二段是从2000年开始,虽然也关心、参与现实经济问题与改革发展的讨论和设计,但主要精力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3-04
评论(8)

:第一段是1978—2000年,以现实的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运行为主要研究对象,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的理论和他的经济学基本理论;第二段是从2000年开始,虽然也关心、参与现实经济问题与改革发展的

热评:

用户小新(北京)222天18小时39分32秒前
学术上的争论确实很重要
财新网友4gjr82(广东)223天17小时11分57秒前
厉老上世纪九十年代疾呼的注册制,到2023年方才落地,改革之路有多难,可见一斑。
财新网友YxkC8L(山东)224天14小时25分6秒前
吴敬琏才是经济的良知
发布时间:2023-01-04
评论(1)

去把握具有恒定性的事物本质和长期驻留的事物运动规律,触及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就难免陷入扬汤止沸的误区,而无法收到釜底抽薪的效果。 《进程》(第2版) 吴敬琏 著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热评:

SWULib(重庆)223天20小时40分56秒前
吴老直言,振聋发聩。
发布时间:2023-01-04
评论(0)

并存,更深层次原因在于供需结构性错配。 年逾九旬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仍在密切关注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他的著作《进程》即将由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再版。他为此写了“再版序”。在他看来

热评: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