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中央政府债务

中央政府债务

理解中国地方债问题的三个维度

式和央地关系三个维度来讨论地方债问题。总的来说,中国政府债务整体规模不算大,但其中占比明显偏低。考虑到地方债在促进中国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单一制”政体下的央地关系,一揽子

发布时间:2023-09-28
评论(42)

地方融资平台,地方债务开始剧烈膨胀,从5万亿左右起步,短短15年间,到现在逾百万亿元,加上后的债务总额占GDP的比重虽然还勉强落在安全线范围内,但是,上升速度之快举世罕见。 在这百万亿地方

热评:

财新网友CYJkjW(江苏)13天12小时40分26秒前
很恰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文柯(江苏)14天1小时15分27秒前
那些决策不当而形成的资产,一般怎么处理,想不太明白,账可以用各种办法核销啥的……
财新网友fkodvN8RA(四川)15天11小时4分59秒前
说真话的媒体人,继续关注你的文章
发布时间:2023-09-14
评论(9)

%。 再加上,整体政府债务总额占GDP比重为92%-105%。尽管该比重较高,但这可能和很多发达国家差距不大。但是,大部分债务都来自地方政府,而当前房地产下行周期之下地方政府偿债压力加剧。瑞

热评:

Dream天蓝地绿(广东)22分57秒前
退休社保公开公正,减员增效……。有效的方法不少,会用?
明眸421(湖北)31天3小时38分0秒前
假设很美,现实很难
JacobLam(广东)31天3小时59分14秒前
不是所有国家,甚至不是大多数国家都能进入发达阶段的!
发布时间:2023-09-13
评论(12)

松财政的空间。 这里要特别讨论一下中国的规模。经济学家们几乎一致认为中国中央政府的债务特别低,因此政策空间还特别大。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但要审慎对待表观的数据,尤其是在做国际比较的时候。比

热评:

言声乐(北京)13天15小时33分33秒前
化债的关键不是存量债务,而是在化债的过程中重建一个新的地方政府新增债务的总量控制机制。化债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要跟城市化及房地产关联起来
三角进攻(重庆)14天8小时32分45秒前
房地产已经无解了 等下一个周期吧
财新网友QprmFv(四川)14天10小时47分26秒前
不好弄哦
发布时间:2023-09-04
评论(1)

的财政政策”恐怕也心有余而力不足。 其次,中国与日本还有一点不同的是:尽管日本政府债台高筑,但大多是,而日本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相对较小。况且,日本虽然是单一制国家,但是实行“地方自治”,对

热评:

石城居士-浙江(浙江)32天13小时23分29秒前
对,我们有人口数量的优势,且是勤奋,聪明的人口,只要能把这些国民的才智发挥出来就行了
发布时间:2023-08-15
评论(0)

隐性债务”。此前国际上通用财政债务方面有三条红线:(1)赤字率,即赤字/GDP,等于或者低于3%;(2)政府负债率,即(+地方政府债务)/GDP,一般认为不宜超过60%;(3)地方政府债务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26
评论(1)

出。 “官方显性”和“整体”政府债务两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因为后者包括大量来自地方融资平台的隐性债务。 政府显性债务包括、地方政府一般债务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务。前两项(...

热评:

alanzhexia(北京)31分35秒前
赞,有数据有理论
发布时间:2023-07-21
评论(9)

佩,但当务之急首先是保证总需求的基本稳定。 3、加大中央政府支出也不能包治百病 一定程度上我也认可和支持这样一个呼吁。但是也要看到,它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不是增加,加大中央政府支出,扩

热评:

CF666(上海)57天3小时19分31秒前
这篇文章在7.24局会议之前写成,确实有料,判断也准确
西西弗斯在赛博(山西)59天12小时28分7秒前
可惜没人听你的啊。
岭上春雪(重庆)87天4小时28分49秒前
任泽平:国民经济的大循环,正在从房地产、土地财政、银行这三角循环,转向科技创新、资本市场、实体经济。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发布时间:2023-07-20
评论(16)

台高筑,但大多是,而日本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则相对较小。况且,日本虽然是单一制国家,但是实行“地方自治”,对于下级政府的债务,中央政府原则上是没有兜底责任的。与之明显不同的是,中国是单一制国

热评:

财新网友l77jiu(中国)86天11小时36分7秒前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但如果没有财政刺激,面临的失业潮,下岗潮必然愈演愈烈,矛盾积压越来越深
那山(北京)86天13小时31分49秒前
最后,市场经济就是民营经济。如果真的是要民营企业发挥决定性作用,就要从根本上解决民营企业的身份问题,而不是合则用不合则弃
财新网友GhoVGi9GR(北京)87天8小时26分43秒前
财政政策是给改革提供时间。如果对这一点的表述遮遮掩掩,那么全民承担的财政成本只会成为少数人的提款机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