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竞争,极端贫民化,主张直接大民主,经济上均贫富。 在“自由主义”一段,老陆记下了几位学者的名字:李慎之、徐友渔、秦晖、刘军宁、朱学勤。 在“新左派与自由主义的分歧”一段:老陆划线标出作者的
期开始,有一批中青年知识分子展开了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认为从那时起就错误地在“激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后来,连德高望重的壮年知识分子也开始加入了讨论。其中有王元化先生,在指导朱学勤的博士
热评:
,张五常更是远程视频发言,从杨小凯到斯密,从经济学本土化到中国下一步,思想火花与论辩热闹并存。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学者朱学勤,他作为唯一的非经济学家应邀发言,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娓娓道来,宛然就是一篇
莉 “钢铁是怎样折断的”,是上海历史学家朱学勤[1]读了《束星北档案》(下简称“档案”)后作出的论断。“档案”已问世十余年了,这是我至今为止所看到的最为精准深刻的论断。 从“命运史”的角
了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进社科院之前,1985年我和朋友刘昶办了文化沙龙,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在永福路17号,在一个朋友的公司租下的楼里举行。成员有宣传部研究室的杨晓榕,空军政治学院的朱学勤、何平,复旦
过负面,聪明人也一定会认为这些作品不具效仿价值。《社会契约论》就不同了,卢梭尸骨未寒,在法国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而这场大革命处处带有实践《社会契约论》的痕迹。 朱学勤先生在叙述法国大革命那位
] 冯崇义:“罗素访华平议”,《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4期,第153-179页。 [19] 朱学勤:“让人为难的罗素”,《读书》1996年第1期,第3-13页。 [20] 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上
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出版社的背景,就会等同于其他新闻媒体。在我接手这本刊物前,从钱刚到徐友渔、朱学勤再到杨浪,董秀玉其实一直在苦苦地试这两者的主次关系。她对生活周刊的期望值很高,因为生活周刊是她做强三联书
胡耀邦先生在1977年 对胡耀邦先生一直心有敬重。因为老乡的缘故,还觉得多一份理解。特别有印象的关于他的材料是朱学勤老师的华中演讲《改革开放三十年》【1】,杨继绳先生的回忆【2】,章立凡先生
图片
视频
期开始,有一批中青年知识分子展开了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反思”,认为从那时起就错误地在“激进”的道路上愈走愈远。 后来,连德高望重的壮年知识分子也开始加入了讨论。其中有王元化先生,在指导朱学勤的博士
热评:
,张五常更是远程视频发言,从杨小凯到斯密,从经济学本土化到中国下一步,思想火花与论辩热闹并存。 值得一提的是历史学者朱学勤,他作为唯一的非经济学家应邀发言,声情并茂,抑扬顿挫,娓娓道来,宛然就是一篇
热评:
莉 “钢铁是怎样折断的”,是上海历史学家朱学勤[1]读了《束星北档案》(下简称“档案”)后作出的论断。“档案”已问世十余年了,这是我至今为止所看到的最为精准深刻的论断。 从“命运史”的角
热评:
了上海社科院哲学所。 进社科院之前,1985年我和朋友刘昶办了文化沙龙,每个月的第一个周末,在永福路17号,在一个朋友的公司租下的楼里举行。成员有宣传部研究室的杨晓榕,空军政治学院的朱学勤、何平,复旦
热评:
过负面,聪明人也一定会认为这些作品不具效仿价值。《社会契约论》就不同了,卢梭尸骨未寒,在法国就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而这场大革命处处带有实践《社会契约论》的痕迹。 朱学勤先生在叙述法国大革命那位
热评:
] 冯崇义:“罗素访华平议”,《近代史研究》1991年第4期,第153-179页。 [19] 朱学勤:“让人为难的罗素”,《读书》1996年第1期,第3-13页。 [20] 罗素:《中国问题》,秦悦译,上
热评:
这样一个知识分子出版社的背景,就会等同于其他新闻媒体。在我接手这本刊物前,从钱刚到徐友渔、朱学勤再到杨浪,董秀玉其实一直在苦苦地试这两者的主次关系。她对生活周刊的期望值很高,因为生活周刊是她做强三联书
热评:
胡耀邦先生在1977年 对胡耀邦先生一直心有敬重。因为老乡的缘故,还觉得多一份理解。特别有印象的关于他的材料是朱学勤老师的华中演讲《改革开放三十年》【1】,杨继绳先生的回忆【2】,章立凡先生
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