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

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为何不适用于当前中国

府可以有效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而由于会产生挤出效应则应该尽量避免运用;然而,当经济周期处于“阴”态阶段时,企业资产负债表失衡,出现资不抵债现象,企业大规模转向负债最小化模式,将经

发布时间:2023-07-15
评论(0)

能逼近的危险,应该让实际利率为负,并追求温和可控的通胀目标,让大家重新恢复信心;也有不少研究者认为目前应以财政政策为主,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稳定总需求,货币政策可以作为配合适当宽松。在的选择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15
评论(26)

前应以财政政策为主,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稳定总需求,货币政策可以作为配合适当宽松。在的选择上,既有呼吁再次动用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结存限额、推出新一轮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也有建议重启一轮大规模

热评:

bachmenm(上海)84天17小时22分34秒前
先去看一下宏观经济学里总需求的概念是什么再来发表评论吧,学一学IS-LM和AS-AD模型到底是个啥,看看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怎么影响总需求的。承认自己无知并不丢人。
老毛608(江西)86天16小时26分27秒前
就离谱,这么低的贷款利率国企完全可以当二道贩子贷款甚至直接存钱
老毛608(江西)86天16小时27分28秒前
民营企业不会奢望短期内可以跟国企完全平等的竞争,如果有一些措施能让民企看到差距在缩小、准入在提高,并且得到了法律保护,信心自然也会增强。
发布时间:2023-07-12
评论(2)

产负债表健全,将利润最大化作为经营目标,利率正常,存在通货膨胀倾向,这时政府可以有效地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调控经济,而由于会产生挤出效应则应该尽量避免运用;然而当经济周期处于“阴”态阶段时

热评:

一修stk(美国)58分8秒前
结构性问题是人口老化,新生儿出生严重不足,导致地产过剩,地方财政亏空。这个问题不是货币或财政政策能改变的。另外,增加社保、退休金,没有了传统的育儿养老的需求,只会更加抑制新生人口数量。
当下保哥哥(广东)96天3小时9分3秒前
好文章,脑洞大开,不同意见,不同视角,
发布时间:2023-02-28
评论(0)

。 4.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作用比较 传统货币政策工具在零利率下限环境下受到制约,除了采取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工具创新,通过财政政策提高总需求也受到重视。货币和都发挥提升总需求的作用,但是作用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2-11
评论(0)

、专项债等传统之外,地方开始强调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财政贴息、奖补、融资担保、政府投资基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强化财政和金融的协同效应,放大财政资金使用效果。 四川预算报告称,目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2-11
评论(11)

供增量支持,扩内需更多还是依靠微观主体的内生性改善。 在赤字、专项债等传统之外,地方开始强调创新财政投入方式,综合运用财政贴息、奖补、融资担保、政府投资基金、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强化财

热评:

赢麻了(中国)238天18小时40分31秒前
土地财政,房地产再让我吸一口
财新网友1SEHPx(安徽)243天17小时39分20秒前
大多数省份非税收入增速远超税收,达到20%—30%的高速增长。非税收入就不是税了?也许后面大家会有更深一点的体会
马力的意外(海南)243天18小时4分8秒前
借债,还债,从微观到宏观,都在赌未来的增长。
发布时间:2023-01-12
评论(0)

,该延续的延续,该优化的优化,并持续整治违规涉企收费。二是激发活力。在财政补助、税费优惠、政府采购等方面,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平等对待,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三是支持就业。统筹运用,多渠道

热评:

发布时间:2022-12-31
评论(4)

债务风险可控”,意味着2023年财政发力须兼顾当前和长远,调整优化各类。 市场普遍预期,随着大规模存量留抵退税结束和经济逐渐修复,2023年财政收入增长将回暖,但由于可调用的存量资金减少

热评:

财新网友j93yyW(河北)289天18小时35分3秒前
有多少人看这个新闻,请点赞
月球上的人emk(四川)289天19小时44分21秒前
稳住
杨先生的(山东)289天20小时20分42秒前
信心啊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