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创新致富

创新致富

彭文生:疫后世界面临如何重构一个更好社会的挑战

财经委员会第十次会议提出“要鼓励勤劳”。如何促进创新?传统的经济分析是基于私有产品,但知识/科学技术是公共品,有正外部性,科技创新的成果是社会的,投入是私人的,导致总体的创新投入低于社会理想的

发布时间:2022-04-22
评论(4)

。 去年权威人士在《求是》杂志刊登重要文章《扎实推动共同富裕》,详细阐述了推进共同富裕的政治定位、需把握的原则、各阶段目标以及实现共同富裕的具体思路,值得我们反复认真研读。其中强调共同富裕是鼓励勤劳

热评:

刘克俭warren(上海)540天21小时16分17秒前
三力不够。
财新网友QrxRSM(北京)542天19小时5分46秒前
“一些人把共同富裕错误解读为“杀富济贫”,或者平均主义”,你可以说是误读,可是现实中常常发生的事实,如何解释?比如大午,连财新都未见到相关报道!
财新网友QrxRSM(北京)542天19小时9分27秒前
顺风顺水时,鼻孔朝天一路狂奔,抓紧时间发展经济。只有在遇到严重危机,才会有动力启动改革。体制改革喊了四十多年,是不是该真正启动了?给出时间表和路线图吧?
发布时间:2022-03-15
评论(0)

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特别提到“要鼓励勤劳”。创新如何定价?创新需要足够的回报来吸引技术专家和企业家参与,也需要资本投入,收入分配有一个劳动与资本的视角。过去几十年占全球主流地位的新古典经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3-14
评论(0)

,理顺脑力劳动和创新活动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让成为亮点。如今已是科技自立自强的时代,不能仅仅调动体力劳动者的积极性。唯有调动起千千万万知识分子和创新活动参与者的积极性,我们才能成功跨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2-25
评论(0)

是自己的)关系,让成为亮点;还譬如推进员工持股的改革,形成企业和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增加员工的财产性收入;更譬如活化农村土地产权,增加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如此等等。 ——2021年11月20日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1-04
评论(0)

“大包干”的原则,理顺脑力劳动和创新活动中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缴够国家的、留够单位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关系,让成为亮点;再譬如推进员工持股的改革,形成企业和员工的命运共同体,增加员工的财产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1-01
评论(0)

富裕不是养懒汉,要鼓励勤劳;共同富裕更不是“吃大锅饭”,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要强调先富带后富、帮后富。 这其实也是改开以来吾国一贯的方针,对此笔者没有什么可补充的,只想指出,王先生谓之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0-25
评论(0)

强吸引外资的磁力,在开放合作中锻造更强大竞争力,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竞争新优势加速构建。 七问:如何看待“做大蛋糕”和“分好蛋糕”,实现共同富裕靠什么? 文章指出,共同富裕不是养懒汉,要鼓励勤劳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0-22
评论(25)

房产闲置浪费。应弱化住房产权与户籍、学区的关联,推进遗产税、资本利得税以及慈善优惠税等制度建设,鼓励勤劳,控制食利者阶层过度发展,反对奢靡风气与铺张浪费,防止社会阶层固化,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

热评:

蓝天白云0905(合肥)716天1小时26分2秒前
70年后怎么办还没有想好,又生个税,岂不多一个未决问题。
活人间(上海)719天23小时18分17秒前
价差巨大的当下,按面积征收,显然不公平,房地产税作为资产税,按照资产额减去扣减额作为税基,很合适。
simplex1j(上海)36分19秒前
如果在卖地式的土地财政早期转成房产税替代卖地,还说得过去。现在地都卖出去了,提前征了70年的税,再回头来征第二遍税,这种征税手法史无前例。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