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东莞事件

东莞事件

东莞扫黄?

报道明显政治性大于法制教化,宣传导向远大于新闻取材,工具属性尽显。“东莞扫黄”显然难逃同样的逻辑复制。但目前看来,中尚无高级别官员因此落马,被停职的都是基层小角色,也许还有另外一只靴子没有落地

发布时间:2014-02-12
评论(0)

。 财新记者将近日官媒关于的评论文章摘要如下: 2月11日,人民网刊发《岭南时评:谁的东莞?挺住什么?》称,所谓“东莞挺住”的口号,由国内一些网络“大V”和“大媒”联袂发出,迅速传遍全网。 文章认

热评:

发布时间:2014-02-12
评论(0)

是弱势群体了,更不用说还有收入很丰、地点时间自由等优势。当然,享受色情服务的人就更不能归为弱势群体了)。现在造成这么大的影响,至少说明新中国成立以后对色情产业实施“有罪化”管理受到了挑战——总

热评:

发布时间:2014-02-11
评论(0)

。 不同于央视高调地揭发打击,不少网友竟在网上声援起东莞来。央视东莞报道何以被调侃?社会舆论为何分野? 众人围观、消费的背后,折射出当下怎样的深层次社会心理? 中国政法大学公共决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

热评:

发布时间:2014-02-11
评论(0)

【财新网】(记者 刘卓哲)“扫黄对经济的影响预计也会很快反应到消费乃至投资领域,最快估计三月的数据就能看出来。”民生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管清友认为,“的影响有多大,还要根据数据来测算,即便是影

热评:

发布时间:1970-01-18
评论(0)

我希望别人“老而严”,自己是不愿意到达那个阶段的,我愿意一直“壮而肆”。这说来也不难,一要精力充足,二要心情愉快

热评:

发布时间:1970-01-18
评论(0)

2016年内,社保理事会或将开始受托运营养老保险基金,用于投资的养老金规模在2万亿左右。有业内人士分析,社保理事会受托管理运营数额更大的养老保险基金,对其现行的投资策略会造成较大挑战

热评:

发布时间:1970-01-16
评论(0)

能阶段性获利,但高价并不一定带来暴利。关系型企业面临三重风险:政治、政策及市场风险

热评:

发布时间:1970-01-18
评论(0)

当下美国P2P行业风向包括VC投资在下降,利率在增加,经济随时可能下行,监管机构更密切监控市场化信贷机构,行业将出现洗牌

热评:

发布时间:1970-01-18
评论(0)

曾任江苏常务副省长,中央纪委称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问题涉嫌犯罪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