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经济活力

经济活力

王永利:如何看待近期中美经济增长超预期大反差

进改革开放,特别是要规范政府行为,增强法治的公正与权威,减少对经济发展的行政干预和地区封锁、部门分割,推动统一大市场和公平公正营商环境建设,充分释放市场潜力和,以高质量发展吸引国际投资和改善国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73)

、紧居民。显然,财政压力越大,越要扎牢制度的笼子,限制住权力之手。 过紧日子本身不是目的。促使财政根本好转的治本之策还是激活,尽快使中国经济重回正轨。近来,中国政府官员和学者多次驳斥重又泛起的

热评:

回来了(山东)29天22小时1分38秒前
近年来压缩教育经费的趋势明显,公共教育开支占GDP的比例,是1993年中央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制定的长期目标。自2012年首次高于4%后,一开始稳步上升,然而几年后又开始掉头。这两年已经连续两年仅勉强高于4%的承诺线。中国作为一个宏观税负很高的国家,公共教育开支的不断下滑,让人不解。对各类基建、安全、工业的投资,可以看做是(相对)短期投资;而对人的投资,包括教育卫生医疗文化,则是长期投资,也应该是一个文明国家所有公共投资的最终目的。
Mrs4AYuzuru(海南)15天16小时32分43秒前
天津都有点难了……广西更了
通匯RP(四川)24天22小时18分47秒前
保住基本民生,才能稳住大局基本盘,才能谋取所谓的更高目标。
财新网友CpaTDG(浙江)26天13小时15分55秒前
天津财政有点难了
发布时间:2023-09-12
评论(3)

偏弱,居民储蓄意愿较强,更多钱流入长期、定期存款。尤其是M1,在8月基数效应显著小于7月的情况下,同比增速仍然较7月下滑0.1个百分点,说明仍偏弱。 二、8月“经济底”信号初显,或加速“市场底

热评:

showtimessi(北京)32天22小时55分22秒前
实事求是的分析
lizidane78(北京)28分57秒前
当前经济面临宏观总需求不足、微观主体信心不振的双重压力,可能导致市场底滞后于经济底。
财新网友ERSoe6(广东)32分3秒前
有效管理,进一步促进中国经济发展。
发布时间:2023-09-07
评论(24)

一、劳动人口占比下降必然带来经济增长的相应趋缓 人口在一个国家经济中长期增长过程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慢变量。人口既是生产力,也是消费力。无论是自然增长,还是外部流入,人口的增长都是国家(地区)

热评:

WeIwEiMonKey(广西)9天17小时4分17秒前
看到这些数据就想到林女士的那句:“把钱花光,为国争光。”
狂人5701(河南)10天11小时35分6秒前
还有一个数据:中国财政支出20%是体制员工工资,而美国是7%,日本是10%。
财新网友dPYa1m(贵州)10天17小时6分29秒前
如何提高居民收入,如何降低生活成本。
发布时间:2023-09-01
评论(0)

劳动力和人力资本符合经济规律自由流动方面,需要户籍制度改革和“人的城市化”加快推进。 五、重振信心。2021年开启的监管重置以及疫情削弱了民营。中央深改委已经通过了《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01
评论(0)

框架中,哈耶克考虑的创业型经济(enterprising economy)的基本活动都是关于商业观念的,包括它们的产生、发展,以及它们在市场上最终被“发现”或采用。我所说的是指这种活动在经济中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30
评论(0)

国政府应共同努力密切经贸联系,释放,加强在科技、人工智能、绿色能源等领域的合作,造福子孙后代。 双方还就乌克兰危机、朝鲜半岛核问题等国际地区事务交换了意见。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23
评论(4)

;外部经济减速,对中国的出口需求减少;尤其是一些体制性和机制性问题,不利于释放的政策因素等。这些原因导致了我们的经济自2018年以来一直面临下行压力。 成因一:经济波动结构变异的滞后作用 疫情

热评:

沐灶金(浙江)54天16小时42分15秒前
通缩降低生活成本,利好生育
网友003号(中国)54天16小时54分26秒前
遇事不决靠改革,今天可是城投债,你要怎么改?
老猫吃包子(中国)54天20小时50分31秒前
以前人民币的锚是外汇,现在外汇增加不行,靠什么取代是个问题
发布时间:2023-08-18
评论(25)

经济增长,引发通胀;而财政紧缩或债务违约,虽然有利于减轻债务负担,但具备一定的通缩性。因此,达利欧在他的书中表示,政策制定者需要均衡使用这些措施,而在和谐的情境中,和金融资产价格将得到改善,同

热评:

回来了(山东)59天14小时53分22秒前
债券、信托货贷款的持有人大部分来自于银行等机构,如果它们持有的债权重组,债权损失,则没有足够的资金偿付普通投资者的钱。这个时候只能是财政部发行巨额国债兜底,为了避免预期螺旋下行,最好还是一次性发行。那么这么天降的赤字可能带来一次性的通胀。届时存款持有者将面临损失。不知道我理解的对不对。
xal3Hs(安徽)55天17小时9分42秒前
短期会有一次通胀,长期会通缩吧,参考日本。
leeclot(福建)55天18小时21分36秒前
收复台湾是让美国尊重中国的唯一途径!
财新网友AyweGL(广东)57天9小时42分41秒前
不符合国情,和以前比。。。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