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居民债务

居民债务

许小年:浅析日本失去的30年——兼评“资产负债表衰退”

、居民贷款、股票、债券、房地产等几大项组成,泡沫经济破灭后,企业与人违约,证券和地产价格爆跌,各类资产的价值大幅缩水,贷款不良率(Non- performing Loan Ratio)迅速上升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1)

科院金融研究所测算,2023年二季度中国居民杠杆率从一季度的63.3%微升至63.5%,但其中居民按揭规模快速下降。“在保证整体负担没有过大的情况下,消费信贷可适当填补居民购房杠杆率下降造成的

热评:

未晞5112(湖北)41秒前
根源是房贷利率太高了
发布时间:2023-09-16
评论(20)

贷增速逐步回落,居民杠杆率企稳。 据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测算,2023年二季度中国居民杠杆率从一季度的63.3%微升至63.5%,但其中居民按揭规模快速下降。“在保证整体负担没有过大的情况下

热评:

ZZQ6667(中国)25天1小时16分43秒前
大鱼捞完了,把网眼变小。说直白一点,长尾客户就是穷人,老话讲:要想发穷人头上刮,所以这也不是什么新玩法。经济下行大家要减少消费,省钱才是正道。
财新网友CpaTDG(浙江)26天1小时28分45秒前
原来提前还房贷用的是这个钱啊……
财新网友3rxEIa(广东)26天14小时7分9秒前
消费贷的逻辑是不用还本金,只要每个月还利息就行了。能借出来银行大额信用贷的通常自身有稳定的单位和收入,这样的优质客户银行抢都来不及,哪里会抽贷呢。
发布时间:2023-08-22
评论(1)

解债务压力主要突破点在于两处,缓解压力,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核心操作都离不开下调存贷基准利率。 短期内贷款利率调整放缓,意味着新一轮存款利率下调窗口正在打开。■

热评:

财新网友2LyoFh(广东)54天23小时59分15秒前
落实一些政策,目的是与经济衰退时间在赛跑。如果没有紧迫感,政策时效性也就没有了。
发布时间:2023-08-15
评论(0)

设银行金融市场部,仅代表个人观点 参考: 商业银行体系约束条件开局之变 居民去杠杆①:扭转居民预期为什么最为重要 居民去杠杆②:的四个显著变化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17
评论(0)

会上解读称,中国车市下半年走势有望继续保持上半年良好趋势。他表示,中国增速放缓且储蓄大增,目前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全力促消费,出台了不少政策和资金支持举措,对促进汽车消费都是利好。“中国车市发展速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10
评论(10)

为消费倾向是居民基于其所处状况和预期之下的最优选择,很难为宏观政策所左右。而就算真的把居民消费倾向给刺激起来了,也一定是以降低居民储蓄、增加为代价,有可能危及居民资产负债的稳定。 误区之二:认

热评:

财新网友5bNjyH(江苏)92天7小时23分29秒前
基于性善论 这样的提议也许是可行的
财新网友BjMwDz(北京)96天12小时44分32秒前
如果不需要投入成本,即可获取,当期的人有动力加大分红,多分多用,人的本性,个体很难会从宏观上理性思考,个体决策的利益最大化,和总体的利益最大化,有时是直接的矛盾和冲突。
财新网友BjMwDz(北京)96天12小时53分57秒前
以零时刻的人均分了国有资产基金股东的股份, 之后出生的人就没得分了, 静态时点的全民, 然后私有的传承,财产继承? 新出生的人,国家政策鼓励的增加出生的人口(多子女家庭)却没得分了,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发布时间:2023-07-06
评论(4)

以偿债的坏账风险,另一方面避免购房人过度举债,控制其家庭负债风险,把断供的损失限制于失去所抵押的房子和已经支付的房贷本息,断供之后的个人家庭正常收支不受断供事件的影响。 2022年,中国收入比

热评:

Dering(四川)101天9小时53分28秒前
银行舒服日子过惯了,现在谈变革?它愿意吗?积重难返。
西瓜&夏天(湖北)102天9小时16分15秒前
其实上头都知道,只是没人来做改革罢了……地方政府更是没有改革的动力 只要能卖地驱动GDP 就没问题的
Master lees(美国)102天10小时22分49秒前
对购房人的无限追索权,这个游戏规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典型的刚性兑付思维。
发布时间:2023-06-27
评论(3)

均GDP为1.26万美元。阿根廷、智利、墨西哥、马来西亚等国家人均GDP与中国较为接近,但居民杠杆率均在50%以下,只有马来西亚高于中国,2021年为71.3%。 中国收入比开始超过德美,但仍

热评:

财新网友uLNQEy(山东)103天19小时2分57秒前
这纯粹是为了论证结论找理由
mcjacky(广东)111天10小时35分5秒前
资金流量表中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增速在疫情前(2014-2019)均值为8.8%,疫情后(2020-2022)为6.4%,增速相当于疫情前的七成左右。很难想象这两个数据是可靠的。如果这三年收入增速达到 6.4%,民众消费不可能还不如疫情前。
mcjacky(广东)111天10小时37分13秒前
从收入总量来看,中国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的60%左右。这个数据是正确的吗?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