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举债机制

举债机制

从《关于进一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看新形势下地方财政体系改革的政策变化

地方财政和转移支付的管理能力和力度都会继续增强。 针对防控风险,《意见》指出,一是加强跨年度预算平衡,二是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三是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四是防范化解财政运行风险隐患

发布时间:2021-04-14
评论(0)

(二十)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一般债务限额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相匹配,专项债务限额与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及项目收益相匹配。完善专项债券管理机制,专项债券必须用于有一定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4-14
评论(0)

要健全地方政府依法适度。意见提出,要健全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确定机制,完善以债务率为主的政府债务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政府债务与项目资产、收益相对应的制度,综合评估政府偿债能力;加强风险评估预

热评:

发布时间:2019-05-15
评论(0)

意义上无法得到权益保障,存在违约成本过低的风险。 第二,存在隐患。现行《预算法》仅赋 予了省级政府举债权限,其余下级政府的举债需求需 通过省级政府等代为举债。这一机制实质上是要求省 级政府对下

热评:

发布时间:2018-09-20
评论(0)

府债务规范力度加大,显性债务可控,隐性债务风险凸显。 自国发43号文和新预算法出台后,地方政府的发生了根本变化,采用疏堵结合的方式,政府债券成为唯一可行的“前门”,采用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显性

热评:

发布时间:2018-06-01
评论(0)

十几家行业和对GDP的直接拉动。 金融乃国之大器。在没有建立规范的财政预算和严格的财政纪律之前,尤其是与时俱进改革分税制规范之前,就放开地方债务的口子可能是一个战略错误。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为了

热评:

发布时间:2017-10-19
评论(0)

。 4、财税体制改革重点转向健全与完善 过去五年我国公共财政预算体制取得长足进展,地方政府、中央和地方公共财政预算体制架构基本建立。为此,报告提出“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

热评:

发布时间:2016-09-03
评论(0)

倒挂,地方上钱少建设任务却重,于是长期资金错配、时间错配、资源错配,其根本是财权和事权不匹配,权责不对等。另一方面监管不足。地方不完善,没有提供合理的资金来源和融资渠道,还容易另辟蹊径、法外开

热评:

发布时间:2016-04-06
评论(0)

制”模式,实现由中央代理发债机制向地方自行的过渡,通过推进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责权划分改革,硬化地方政府的预算约束,提高地方财政自给水平。第二阶段“合作安排型”模式。随着地方政府预算约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