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起付线

起付线

【周末特供】疫后医疗需求复苏 但医院依旧承受重压

,改变了患者就医习惯,大病统筹、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试点、线调整等措施陆续落地,患者买药途径变多,分流到药店,综合医院门急诊量下降。 三年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患者就医习惯。“有一部分患者转移到

发布时间:2023-08-19
评论(15)

支付方——医保为主导的改革,改变了患者就医习惯,大病统筹、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试点、线调整等措施陆续落地,患者买药途径变多,分流到药店,综合医院门急诊量下降。 三年疫情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患者就

热评:

枫4Oh(四川)55天10小时10分45秒前
钱到底被谁挣了
CafeLiu(湖南)56天5小时40分2秒前
『在财政对医院投入远不及15%的现状下,医疗服务体系正常运转仍依赖医院“自我造血”。』这个才是问题核心。
卜伟海(北京)56天6小时4分6秒前
医保全国联网了应该也有影响
发布时间:2023-08-14
评论(1)

围,报销比例从50%起步。 在普通门诊全面铺开之前,慢特病是参保人在门诊享受统筹基金报销的最主要途径。以贵州为例,2021年全省门诊慢性病设置线150元,报销比例70%,支付限额根据病种在8000

热评:

Dream天蓝地绿(广东)63天3小时38分31秒前
体制内外又何时并轨?
发布时间:2023-07-22
评论(9)

费时有些意外:综合各项费用2631元,在满足100元的线后,由医保统筹基金支付1518.6元,剩下再从个人账户中扣除。“同样的手术,算下来比住院省钱多了。”郭薇说。 在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刘阳看来

热评:

回来了(山东)85天11小时32分27秒前
这篇谈到医保控费问题更让人深思。为了控费,价格较高,效果更好的原研药即便已经加入医保目录,在实际中也无法被医院选择,而能选择效果欠佳的仿制药。而很多时候越是重大疾病,原研药与仿制药的效果可能差距越显著。这无疑是让开药的医生和患者都面临艰难选择。
萌qIV(江苏)80天6小时24分42秒前
我觉得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医护人员利益的问题,毕竟现在好医生不多了
金迪k7b(北京)82天5小时30分32秒前
文中“达各列净”药名实际应为达格列净,望财新审慎质控
tiangood(江苏)82天9小时25分9秒前
好文章,理性分析带有数字,举的例子也有正反两面
发布时间:2023-07-22
评论(3)

线、报销比例等设计上,相较于住院端的DRG(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P(病种分值)付费已经试点四年,门诊支付方式改革虽然在多地官方文件中反复提及,但铺开尚属空白。 地方试点 按人头付费最早在门诊慢特

热评:

kekoukele123(北京)82天2小时26分0秒前
转诊至上级医院的医疗费用由家庭医生支付,是啥意思?
冷静的狮子(辽宁)84天12小时25分36秒前
你还想怎样?真的以为家庭医生是到你家服务?他们服务得过来吗?
Little Bone(山西)85天18小时11分29秒前
很遗憾,家庭医生在我们这就是形式。
发布时间:2023-07-22
评论(0)

准确定为100元,45岁以下职工的支付限额为2000元。 不用住院治疗,不到半小时手术就结束了,郭薇的麻药劲还没过。她缴费时有些意外:综合各项费用2631元,在满足100元的线后,由医保统筹基金支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22
评论(0)

包分组。 “门诊疾病的诊断缺乏统一性,比如同样的病因,可能只是一个小的检查也需要门诊手术。”于保荣称。 正因为如此,各地在提升门诊统筹待遇时,多聚焦在线、报销比例等设计上,相较于住院端的DRG(疾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22
评论(4)

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医保政策范围内(即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医保目录内费用部分)的支付比例从50%起步。有专家告诉财新,这一比例可能参照了大病保险和“两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门诊报销50%的

热评:

Little Bone(山西)86天7小时44分8秒前
医疗也需要反特权。
财新网友q2gMV1X70(江苏)86天14小时9分11秒前
只有财新
财新网友0Umh9R(上海)86天14小时36分31秒前
许多效果好的原研药医院不进了,自费也没法用上。
发布时间:2023-07-21
评论(19)

变化? 2021年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逐步将多发病、常见病的普通门诊费用纳入统筹基金支付,医保政策范围内(即线以上、封顶线以下的医保目录内费用部分)的支付比例从50%起步。有专家告诉财新,这一

热评:

回来了(山东)86天1小时36分6秒前
"反复权衡后,最终的选择是将其一半左右并入统筹基金,扩大互助共济功能" ——个健康职工缴存的部分(以年轻人为主),本来应作为个人的医疗资金,但现在却几乎全部被划拨给统筹,用于当前患者(主要是老年人)的支付。那么30年后,今天的年轻人变老,不再健康,谁来给他们提供医疗开支呢?
财新网友gRVx6s(北京)32天4小时16分21秒前
那时候的年轻人啊
ghostday(陕西)74天7小时42分22秒前
把公费医疗那部分人与企业职工社保均等化,不要再人为掏空医保基金。医保基金是全民资产,既要为现在退休人员考虑,更为重要的是可持续性,下一代人医保怎么办?起付线一定要有,道德风险不要演变为公地悲剧
魏有文(湖南)80天8小时1分47秒前
人口下降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现在就应该多多筹谋;医保改革这事不管怎么说本质还是年轻人为老人买单,钱要花,但是怎么花应该让人监督,要防止地方保护主义,那些喜欢吸血的城市要多出。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