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投资债券

投资债券

私募基金投资债券比例受限 严管结构化发债
【市场动态】欧洲央行管委Vasle:应启动对量化紧缩的讨论 并考虑所有选项

洲央行历史较久的资产购买计划(APP)之下持有的债券,而不是呼吁提前结束新冠疫情时期大流行病紧急购债计划(PEPP)之下到期资产的再。 “市场的当前形势提醒我们,PEPP及其灵活的再投资政策很

发布时间:2023-10-09
评论(0)

去年的低位,同比多增3610亿元。不过,2023年迄今政策性银行并未新发专项基建/基金(2022下半年发行7400亿元),其对公共项目的支撑已逐步消退。另一方面,得益于持续的政策支持和近期工业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18
评论(1)

性银行仍未发行新的专项基建/基金。其中公用事业固定资产投资反弹较强,同比增速从7月的16%跃升至33%。同时,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速从7月的4.3%上行至7.1%,尽管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且工业企业利

热评:

sunshine9199(西藏)27天22小时25分21秒前
气温回升
发布时间:2023-08-31
评论(0)

,不良贷款余额分别比上年末增加40.53亿元、16.27亿元和6.52亿元。 涉房地产资产方面,截至6月末,民生银行对公房地产相关的贷款、表外授信、标准债权投资、非标债权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授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16
评论(2)

月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小幅下滑。7月基建投资同比增速从之前的11.7%放缓至5.3%。6-7月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同比放缓,且年初至今政策性银行并未筹集和使用新的专项基建/基金,对基建投资的整体资金

热评:

时光的灰烬5(广东)59天23小时13分1秒前
个人觉得目前这个局面最大的原因,还是当前的体制并不是民主体制,政府并不对民众负责因而在经济问题上可以特立独行地坚持政府自有的逻辑,很多人把西方政治经济环境照搬到中国,以为中国政府也会像西方政府那样迅速对经济问题做出反应,那是因为西方政府有选票压力,但在中国没有 (麻烦审核过一下评论吧,财新是为数不多能正经讨论经济问题的网站了,目前大多数中文网站下面的评论都是无意义的情绪发泄和阴阳怪气)
Mendelspace(河南)30分53秒前
继续试探民众的承压能力底线,还有一定的承压空间。正如某网友评论的——刚需也可以被消灭。
发布时间:2023-08-15
评论(0)

问等各种形式的费用等要求,同时对的集中度提出了“双10%”“双25%”的要求。目前,部分弱资质城投依赖于隐蔽但违规的结构化发债,这一规定出台对其影响很大,可能会对部分区县城投债务的可持续性带来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7-04
评论(0)

,中国人民银行就曾对外表示,债券通将逐步扩展交易工具至利率互换、回购交易等。 境外投资者十分关注回购交易,原因是不少境外机构投资者是利用短期资金来,当流动性紧张、同业之间难拆借资金时,回购安排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6-14
评论(0)

支持(尤其是专项基建/基金)的可能性更大。此外,政府需要计划如何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我们认为最有可能的选项是通过银行体系加以推进。对于房地产行业,增加政策性银行贷款和企业债券发行可以在一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6-12
评论(0)

,导致了商业银行净息差压缩(图2)。截至2023年1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已压缩至174BP的历史低点,低于180BP的监管“警戒线”。所以缓解商业银行净息差压力,还需要伴以存款利率调降。 对银行负责

热评:

图片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