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下半年货币政策

下半年货币政策

年内第二次降准0.25个百分点 预计释放5000亿元中长期资金

【财新网】2023年工具箱第三次“打开”。继6月和8月两次降息之后,央行年内第二次降准,预计将释放5000亿元中长期流动性。 9月14日傍晚,央行发布公告称,为巩固...

发布时间:2023-07-07
评论(1)

为什么降息、降准仍有空间?A股市场,高股息板块中长期收益更为稳健,半导体与数字经济可能会迎来拐点或者补涨的原因何在?为什么下半年人民币汇率有望震荡回升? 下半年降息、...

热评:

# (中国)89天8小时41分13秒前
离岸人民币的利率11%
发布时间:2022-09-07
评论(0)

“宽信用”。如何提升资金配置效率,防止资金空转或将是的主要目标。基于此,我们认为在具体措施方面可以通过结构性货币政策以及定向再贷款方式优化信贷结构,同时进一步畅通LP...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8-11
评论(0)

全。这是不能逾越的“底线”,也需采取防患于未然的举措。 我们认为,将着重于结构性工具的落实,推出降准、降息操作的可能性不高。需要密切关注跨境资本流动和通胀两大指标,若...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7-14
评论(0)

%的目标范围以及中美利差都将对宽松的货币政策形成一定的约束。在此情景下,货币政策的宽松应从“宽货币”转向“宽信用”。如何提升资金配置效率,防止资金空转或将是的主要目标...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7-13
评论(4)

【财新网】国际主要经济体通胀压力加剧,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减,如何走,是否还有降息的可能?对此,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称,目前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略偏多,企业贷款加权平均...

热评:

财新网友lfoH88(克拉克思顿)459天23小时35分5秒前
只要美联储继续升息,中国降息对刺激经济是起不了作用的。因为息差的原因,中国单方面降息意味着RMB贬值,资本外流,货币总量减少。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央行喜欢用准备金率来调控,因为降息会带来货币总量减少的反效果。当然,因为现在国内的CPI还不高,中国央行理论上可以降息来刺激经济,但除了RMB贬值可以带动出口外,降息对国内经济不会有什么效果。
胖墩墩2(广州)460天2小时55分12秒前
真的假的?
callmeG2(北京)460天2小时59分40秒前
2020以来第三个窗口期了,事不过三的后果是啥来着
发布时间:2022-07-12
评论(0)

+及以上的高评级券,涨幅表现优于其他类型转债。 再看债市,下半年债市利率低波动基本成为市场共识。评级机构东方金诚表示,大概率维持“稳增长”取向,但在内外平衡的压力下,...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2-29
评论(1)

储在2022年内存在上半年货币政策分化,收敛的可能,我们预计2022年底的澳元美元汇率为0.75。最后,瑞士法郎或与欧元有望一同在2022年下半年走强,我们预测202...

热评:

活人间(上海)654天8小时25分1秒前
高债务压力下的发达国家,经得起加息冲击下的债务重组吗?
发布时间:2021-08-20
评论(1)

策设计,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根据国内经济形势和物价走势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考虑到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人士普遍认为拐向紧缩的可能性较...

热评:

财新网友8iWEt6(上海)786天14小时7分23秒前
到底是为了保经济,还是保银行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