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新增住宅

新增住宅

地产的历史“大变局”

求大迸发。 户均一套房意味着,1993年以前出生人口(包括60后、70后、80后)在大概率上已经成家立业,并且拥有一套住房,毕竟中国目前首婚年龄29岁。 户均一套房还意味着,2022年以后,

发布时间:2023-07-26
评论(14)

均7.3亿~9.5亿平方米销售 2022年末,中国城镇居民住宅3.2亿套,共计308亿平方米。 我们曾经测算过2022年中国商品住宅已经累计销售近2.0亿套,并且中国商品住宅占居民住宅的比例为

热评:

财新网友l77jiu(四川)76天8小时2分7秒前
算了半天,发一个文中所谓2023~2033年刚性需求新房面积需求9亿平米的推算过程。因子1人口按照1993~2003年均新生人口1910万,因子2套均面积114.5平方米,因子3依据城市化得出1993年~2003年出人人口中的60%有城市购房的刚性需求,因子4按照结婚率统计户均人数1.45。最后年增新房需求面积=因子1*因子3/因子4*因子2,最终得要年新房需求面积9亿99平方米
财新网友YnkWwH(重庆)81天7小时14分53秒前
第一大标题论述有问题,除了日本,人口都没负增长。而日本有巨大外部变量,从高点一路下滑。至于这个下滑的量是否包含人口负增长也不确定
温温(浙江)81天18小时4分4秒前
2023年出生人口不到800万。出生人口数高估了吧
发布时间:2023-07-03
评论(3)

,2020年全口径销售额50强房企中,已有22家出险企业,2023年仍旧是还债高峰,房地产开发投资金额也同比持续下降。房企尝试通过收并购解决流动性问题,但整体进度较慢,未能形成有效的供应,无法

热评:

财新网友eeP9ACPxs(北京)103天20小时3分22秒前
回归居住属性就好了
子洋 Eric(北京)104天5小时9分36秒前
一线城市,两室一厅一年十几万的房租也不便宜
我是一朵蘑菇(广西)105天14小时17分6秒前
今年我买房了,刚需
发布时间:2023-05-16
评论(11)

将继续延续,导致户数会因户均人口规模的缩小而增多。 第二,人口迁移导致经济发展带来的需求旺盛。 中国经济板块的分化日益明显,资源和生产要素逐步向经济带、都市圈中心城市流入,区域经济资源分配的再

热评:

蓝天白云0905(安徽)145天19小时40分42秒前
公布6亿栋房屋,数据毫无意义
非一般的CX(辽宁)148天6小时17分39秒前
这样计算不太合理
TigerPeng1016(浙江)148天10小时24分9秒前
1998年前的房子可以忽略不计? 一线二线城市老城区的这样的样子,可还真不少!
发布时间:2023-01-06
评论(0)

量低效建设用地来提供部分用地,为换取改革的顺利进行,可在一段时期内继续允许地方政府利用(以前及未来征地所获)储备土地提供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4-26
评论(0)

,全国商品住宅供给面积222亿平方米(以每年开工面积代表住房供给),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97亿平方米,累计形成库存约25亿平方米。从发展历程看,2008年以前,住宅供给略高于实际销售,库存虽有增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2-12
评论(0)

2009-2018年平均土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反映该城市的供地强度。北、上、深等大都市住宅供地强度最低,人...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1-08
评论(2)

的是房价和生活成本的上升。哈佛大学城市问题教授葛雷瑟基于美国的研究得到上述结论,这个结论放在中国也同样适用。中国大都市的住宅土地供应异常紧张。用2009年—2018年平均土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

热评:

null==null(上海)583天12小时3分8秒前
上海怎样
小眼睛Mrx(西安)702天17小时55分3秒前
房地产市场硬着陆就是中国经济硬着陆???
发布时间:2021-10-19
评论(8)

土地面积除以常住人口反映该城市的供地强度。北、上、深等大都市住宅供地强度最低,人均

热评:

布雷斯图塔(上海)724天13小时36分9秒前
好文。硬着陆其实就是负反馈,后果可怕,刘副总理研究过两次大危机比较,不光知道股市泡沫崩溃的厉害,更知道房地产泡沫破裂的厉害,政策要做调整,尊重市场规律,不要让负反馈伤到经济
陈肖敏(中山)726天12小时44分28秒前
软着陆,硬着陆的讨论没有意义,如同长痛和短痛。俗话说的就是好,长痛不如短痛
singleline7XT(中国香港)726天16小时24分31秒前
这令我想起90年代初, 日本房地产市场的硬着陆. 1985年广埸协议後, 日元大幅升值, 对日本本土宏观经济造成很大的通缩压力. 日本中央银行, 当时作出过度反应, 连续大幅减息, 形成後期惊人的房地产泡沫. --- 因日元大幅升值, 当时以日元计价的外国优质资产, 对日本来说真是价廉物美, 无法抗拒. 如果当年日本中央银行不主动加息刺破自己国家的泡沫, 而是鼓励日本企业家加大力度继续大量收购当时美国国内最优质的资产, 例如高科技制造业, 市区优质物业, 创新性的ICT企业, 甚至乎是艺术博物馆等, 和大量雇用美国当时最优秀的科学家, 工程师和管理人员, 则当年最先倒下而其後将 "失去数十年" 的国家, 将会是美国, 而不是日本 ! --- 很多人以为房地产泡沫一定是 "丑陋的", 因为最终必然会爆破, 形成一地鸡毛. 可惜的是, 当年曰本错过了一个将 "丑陋泡沫" 变成 "美丽泡沫" 的黄金机会. 日本中央银行, 才应是日本 "失去三十年" 的真正祸首. 中国今次要很小心, 应从日本犯过的错误中细心学习. --- (美国当年也是日本泡沫的帮凶. 1987年10月19日的黑色星期一, 美国股市突然大跌,美国要求日本央行配合, 延迟加息, 使日本的泡沫继续谷大.) ---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