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有偿沉默

有偿沉默

证监会调整指定信披媒体名单

媒体刊登公告即可,但行规已经变成了在各家指定信披媒体投放广告,由此衍生出的IPO问题曾在市场引发剧烈讨论(参见《财新周刊》2012年第22期《IPO

发布时间:2020-03-07
评论(0)

了有偿新闻,还看到了,我想这是我们这个行业最大的悲哀。 因此,暂不谈中国面临的结构性问题,中国媒体现在最主要的任务是必须取得新闻专业主义的成长,由新闻记者这些经过专业训练的人用专业、客观、公正

热评:

发布时间:2019-10-18
评论(0)

一次揭开了媒体记者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操纵报道的黑幕,引起巨大社会震动。这之后,财新一直对媒体行业“灰金”问题保持关注,又陆续发表长篇报道《IPO》《删帖生意》等,曝光了我们身边一条条敲诈IPO公

热评:

发布时间:2018-11-10
评论(0)

本期值班主编 凌华薇 经济腐败案是财新报道的常规内容之一。仅从金融市场看,从银行放贷、发审制度到债市债券分配和交易,再到媒体的,这背后各个领域权钱交易的腐败现象,似乎总是如滔滔之江水,浪花前

热评:

发布时间:2015-11-29
评论(0)

人员大量离职,一些处级干部抓紧最后的窗口,跳槽到市场化机构工作,原因是“现在不走,以后身价越来越不值钱”。 IPO的权力腐败,还有一种衍生形态——媒体监督的“”。媒体监督本来有益于揭露造假行为

热评:

发布时间:2014-12-16
评论(0)

信息的公开出乎意料地“方便”了某些趁火打劫,敲诈勒索的行为。21世纪传媒集团爆出的丑闻,说明部分媒体以“”为盈利模式的行业潜规则,已经演化成有组织的犯罪。媒体的权力在商业利益和经营压力面前,也

热评:

发布时间:2014-11-27
评论(0)

11月20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节目——笔者注),网友海神(@idc0310在微博中评论说:“(沈)就没有充分反省这种行为的恶劣性质。无论是利用负面新闻,还是利用谋取经济利益,都是对媒体社会公器的玷污

热评:

发布时间:2014-11-20
评论(0)

出现利用新闻报道进行敲诈的违法犯法行为。近些年发生的“”案件,不仅严重损害市场秩序,挑战法治原则,而且严重破坏新闻业的社会公信力。所有新闻从业人员均应为之痛心。  二 在互联网时代,仍然需要强

热评:

发布时间:2014-11-19
评论(0)

到了挑战。 最后,新闻业的传统价值体系也受到巨大冲击。一方面由于商业压力,一方面由于理念缺失,一些新闻媒体存有对广告客户的非正常保护,甚至出现利用新闻报道进行敲诈的违法犯法行为。近些年发生的“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