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中法战争

中法战争

阅读|透视晚清自救真相

前;曲线的后半段,改革的基本趋势是减速放缓,最后走向了反改革。”前后段之间的转折点,就是1884年“甲申易枢”——以奕䜣为首的军机大臣被全部罢免,慈禧总揽了朝中一切大权。 一年之后,清廷在中侥

发布时间:2018-12-29
评论(0)

,东宫慈安太后归天,西太后独自垂帘听政。她自以为国力复苏,心态生变,便勾销韬晦政策。1883年陆战得胜,至少没有输,却被迫签下《中法新约》,这令自道光年间种下的仇外情结再度膨胀。到了1888年光

热评:

发布时间:2018-10-24
评论(0)

国尽管还经历了1856~1860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883~1885年的,不过,最后的尊严仍未丧失,甲午战败却是半个世纪以来,中国遭遇到的最大失败,而且是最具耻辱性的失败。统治者从此自信心丧

热评:

发布时间:2018-07-31
评论(0)

心态和思维模式虽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等多次教训,直到 19 世纪末的戊戌变法,也未有本质的改变。由于背上中华文化优越感的包袱,提倡学习外国常常遭到很大阻力。不少人还崇古好古,相信

热评:

发布时间:2018-05-28
评论(0)

英国有过密切接触、领教过西方坚船利炮的廷臣疆吏,仍旧保持“天朝”心态,事事摆脱不了“天朝自有法度”的思维模式。此种心态和思维模式虽历经第二次鸦片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等多次教训,直到 19 世纪

热评:

发布时间:2017-05-02
评论(0)

套”。 其次看整军、确立局部军事优势和果断决策。袁对“纪律优先”的强调提升了初入朝鲜的淮军战力,消除了隐患。而甲申时虽有,驻朝清军仍达1500人,保持了对日军事优势,这就为平定政变提供了基础

热评:

发布时间:2017-04-28
评论(0)

国对越宗主权,使得中法进入直接对峙并引发,清政府在战后条约中正式承认了法国对越殖民统治,倒下了中国传统宗藩关系体制崩溃的第一张多米诺骨牌。 1868年开始进行明治维新的日本,此刻也不甘落后,在

热评:

发布时间:2017-03-23
评论(0)

现了美查的“赢利”之目的。   《申报》自创办之日起,历经清同治、光绪和宣统三个朝代,又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甲午战争,日俄战争,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

热评:

发布时间:2015-12-31
评论(0)

且有所改进,依据法国当年的《小巴黎人报》《小日报》,选择彩色石印版画、彩色照片等近四百幅,并编译原刊随图文字数十万字,比较全面、形象地展示了1884年以来法国人对中国的观察、记录与想象。 书稿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