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中国公共

中国公共

对话|盖茨基金会CEO:更多资金应该用于拯救生命

等方面也有相应工作。我们与多个和私营部门的伙伴合作,共同打造新世代、无需用水的厕所。这是一种无需连接下水道的厕所,能在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推广。另外还有普惠金融等。 这些都是我们的核心工作,一直没

发布时间:2023-09-22
评论(0)

少(低于15%)的经济体宏观杠杆率平均值的一半。而中国资本市场对国有上市公司的社会价值缺少准确定价,导致部门虽然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比例超过20%(全球第三高),但中国宏观杠杆率依然超过250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20
评论(0)

重申反对美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打压中国企业,并表示遏制打压只会增强中国自立自强、科技创新的决心和能力。 专访|北大财政研究中心主任:面对非正规就业,公共服务需要根本性改变 从正规就业向灵活用工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20
评论(5)

灵活用工的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财政研究中心主任李力行认为,一方面,技术进步、数字经济发展,劳动力得以跨越工作时间、形式限制,“让数据跑起来,让人停下来”;另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

热评:

回来了(山东)26天6小时48分32秒前
不用缴纳社保,现在看倒更像一种福利了~
老毛608(河南)25天17小时54分35秒前
有没有可能是因为交社保感知不强,或者对社保未来没有信心
我想我是海612(重庆)26天1小时35分0秒前
需要改变的东西太多了,不然
财新网友XgoEbg(上海)26天2小时19分59秒前
压根就没谈到本质问题和自己的见解,只是说了有这么个事很难解决,需要慢慢解决
发布时间:2023-09-13
评论(12)

之一,整个财政的近40%,居民财富的近80%。过去几轮危机中,房地产都是每次复苏的发动机。2016年下半年,银行新增贷款一度超过50%是房地产行业的——而今年一季度仅有6%。可以说没有房地产的

热评:

言声乐(北京)13天15小时23分29秒前
化债的关键不是存量债务,而是在化债的过程中重建一个新的地方政府新增债务的总量控制机制。化债最关键的一步,还是要跟城市化及房地产关联起来
三角进攻(重庆)14天8小时22分41秒前
房地产已经无解了 等下一个周期吧
财新网友QprmFv(四川)14天10小时37分22秒前
不好弄哦
发布时间:2023-08-25
评论(0)

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切实帮助公共管理者理解和解决现实问题,并以最佳办法解决问题和达成合意结果。 当前的绩效运动依然缺失底层逻辑的支撑。与发达国家的历程不同,在部门绩效管理打一开始就是在理论准备颇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8-02
评论(3)

,给予居民更多安全感,解决消费的后顾之忧。 二是提高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降低居民参与成本。服务体系政府投入较少,个人负担较重,降低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根据经合组织数据,2021年中国住户公共福利

热评:

研途妹妹(广东)34天6小时22分56秒前
实现全民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政府层面: a)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需要增加财政支出,为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提供资金支持。 b) 制定相关政策:政府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推动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的实施。 c) 监管和引导:政府需要加强对养老、医疗、教育等领域的监管,确保服务质量。 2. 企业层面: a) 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为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提供支持。 b) 创新服务模式:企业可以探索创新的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降低成本。 3. 个人层面: a) 提高自身素质:个人应提高自身素质,为参与社会建设、享受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创造条件。 b) 积极参与:个人应积极参与社会事务,为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的实现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现全民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在我国,这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需要继续努力,以实现更高质量的免费养老、免费医疗、免费教育。
子涵fhO(广东)73天14小时48分30秒前
较少见到如此简单透彻的分析,建议机制合情合理,点赞
runner(中国)75天6小时35分1秒前
让居民对未来收入以及教育、医疗、养老和税负等方面的支出产生稳定预期,就能够减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有效增加居民消费。
发布时间:2023-07-04
评论(1)

再出发,共同振兴亚洲、造福世界。 本次论坛由中日韩合作秘书处、外交协会和青岛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韩国外交部长朴振、日本外务大臣林芳正视频致辞。韩国前国会议长姜昌熙、日本前文化厅长官近藤诚一、中

热评:

财新网友MIy28s(江苏)102天7小时1分37秒前
如果我们的企业在越南投资,而我们发现越南本土企业的营商环境很差,我们的企业是不是会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加大投资的机会呢
发布时间:2023-06-13
评论(0)

牵引,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项目和制度创新成果。(证券时报) 朱鹤、郭凯:目前的社会融资规模并不算多 两人的署名报告指出,2022年部门和准公共部门加杠杆只弥补

热评: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