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中性货币政策

中性货币政策

【周末特供】易纲执掌央行五年回顾:稳健中性货币政策与市场化改革

掌舵央行五年多,易纲在新一届政府衔接工作四个多月后,完成使命。 2023年7月2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决定,免去易纲的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职务,任命月初已任党委书记的潘功胜为中

发布时间:2022-04-15
评论(0)

。 Wisdom Tree的固定收益策略负责人Kevin Flanagan表示,“美联储距离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官员们传递的信息是将迅速缩表和有条不紊的加息”。其认为美联储似乎希望在7月份以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3-31
评论(1)

情对全球经济冲击的影响逐渐弱化以及持续上行的通胀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出现转向,但这种转向是从特殊性扩张水平回归到常规性扩张水平,并不会回归到,政策仍将保持在相对宽松水平。 与此同时,中国回

热评:

石城居士-浙江(绍兴)565天18小时18分52秒前
认同
发布时间:2021-09-02
评论(0)

是,降息蕴含着明确的货币宽松信号。这与央行一直强调降准只是调节流动性的工具截然不同。二是,今年6月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3%,创有统计以来新低。央行在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指出,目前中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8-10
评论(0)

储货币政策周期反差的掣肘。因此,结构性宽松工具可能被率先使用,而全局性宽松工具则需要视财政发力情况、经济下行压力、美联储货币政策动向等综合评估(当然,降准作为央行一直强调的旨在调节流动性的

热评:

发布时间:2021-05-07
评论(0)

货币政策操作会继续维持稳健。 “目前操作空间有限。如果5月地方债和国债供给增加,DR007因为资金融出少了,可能中枢会上行一点。” 方正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齐晟表示,预计5月15日到期的

热评:

发布时间:2020-12-19
评论(0)

下信用收缩以及资金供需改善,将推动无风险利率下行。 “债市信用已经收缩,央行应该不会再主动收紧或特别激烈地收紧流动性了,除非信用风险不可控或经济过热,但目前看出现这两种情况的概率都不高。”前

热评:

发布时间:2020-12-19
评论(0)

中。社融增速放缓可能在情绪上有利于缓和债券市场担忧,短期内提振利率债和信用债的人气。”一位债券私募高管表示。 目前业内对利率债看法较乐观。国盛证券研报认为,2021年基本面难现超预期回升,

热评:

发布时间:2020-12-16
评论(0)

的效果。   但是2014年之后,我国经济重心开启转向国内大循环,国际收支顺差显著收窄,货币政策继续通过外汇占款投放基础货币的外部条件已经发生了根本性改变。此时,经常账户仍然在总体上维持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