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经济常态化

经济常态化

卢锋:贸易失衡会否重回国际对话热点

经贸形势,随着后疫情时期与通胀压力趋缓,主要经济体逆差有望收窄,进口走低客观上有利于中国顺差趋于收敛,有利于防止中外贸易失衡争议升级。不过中国亟需综合施策,更有效地提振国内需求,避免顺差因内

发布时间:2023-06-27
评论(3)

性消费支出占比在后会有所下降,也会释放出更多的消费能力。但由于预期和信心仍偏弱,企业投资扩产意愿不足,由经济复苏到居民就业收入修复的传导过程可能会被拉长。 居民的“钱包”将长期缓慢修复,意味

热评:

财新网友uLNQEy(山东)104天6小时1分37秒前
这纯粹是为了论证结论找理由
mcjacky(广东)111天21小时33分45秒前
资金流量表中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增速在疫情前(2014-2019)均值为8.8%,疫情后(2020-2022)为6.4%,增速相当于疫情前的七成左右。很难想象这两个数据是可靠的。如果这三年收入增速达到 6.4%,民众消费不可能还不如疫情前。
mcjacky(广东)111天21小时35分53秒前
从收入总量来看,中国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占GDP的60%左右。这个数据是正确的吗?
发布时间:2023-04-14
评论(0)

管部门将进一步优化监管理念、完善制度机制、创新思路举措,更大力度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在提升平台监管水平方面,市场监管部门将采取强化规则制度供给、推进监管机制建设、创新常态化监管模式等五方面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2-04
评论(2)

负债表的状况及本轮居民超额储蓄的动用情况,将决定未来消费修复的高度。 他指出,至少要到2023年下半年,才能看到中国回归的成色。“二季度有基数效应,前期和当期政策效应也会逐步显现,经济数据应

热评:

机器猫王(北京)254天17小时5分41秒前
春节集中释放了短期需求,长远看还是得看大众收入和消费信心。
财新网友TPSQYf(河南)254天20小时24分21秒前
几个
发布时间:2023-02-04
评论(3)

,才能看到中国回归的成色。“二季度有基数效应,前期和当期政策效应也会逐步显现,经济数据应会明显修复,到下半年就要更多看企业家和消费者的信心改善了。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经济修复,信心和预期才能切

热评:

鸿飞何意(广东)251天18小时46分15秒前
加大政策激励
幸运斯塔(西藏)252天22小时9分8秒前
消费见效快能快速保就业、稳经济。投资是长远,见效慢。
身着洁白的细麻衣(浙江)254天14小时8分0秒前
消费复苏的现象固然可喜,但问题在于是否可持续?此外,对消费结构变化的把握和研究也是很有意义的工作。
发布时间:2022-05-23
评论(0)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整顿软弱涣散村党组织。完善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做到精准化、精细化,推动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法治乡村建设,依法严厉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3-11
评论(0)

宏观政策,逐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保持恢复,力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高质量发展。 现阶段,碳达峰碳中和成为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框架,高质量发展和科技创新成为多重约束下的最优解。展望2022

热评:

发布时间:2022-01-14
评论(0)

是如何理解稳增长挑战再现。 如前所述,中国经济已经走出疫情周期,表现为2020年三季度是经济恢复的高点,2021年三季度是的拐点,也预示着中国经济进入了由已然经济结构所决定的常态周期之中,亦

热评:

发布时间:2021-12-18
评论(0)

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但“当前回落的幅度、程度略大”。要保持恢复,应该下大力气稳定经济增长速度,高质量发展也需要将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内。 不同于往年按领域部署下一年重点任务的方式,此次

热评:

图片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