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凭什么

凭什么

Cover Story | From Matching Donations to Fraud: How the Lifeline of Charity Turned Gray

文|财新周刊 黄蕙昭 蒋模婷 汤涵钰 林珂莹,谭晨(实习) Article | Caixin Weekly by Huang Huizhao, Jiang Moting, Tang Hanyu, Li

发布时间:2023-09-23
评论(0)

这些钱进了平台的口袋?” 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也开始留意到一些迹象。但要杜绝“广告模式”,需要拉通公益性平台和商业化平台的信息,堵住审核漏洞,这又将是一轮新的博弈。 刘琴说,在西安善行事件发生后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9-22
评论(51)

,就没人注意,就募不到款。可是我一边劝他们一边想,这些钱进了平台的口袋?” 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也开始留意到一些迹象。但要杜绝“广告模式”,需要拉通公益性平台和商业化平台的信息,堵住审核漏洞,这又将

热评:

KatherineF(北京)3天8小时44分15秒前
看了十三邀韩红老师那期,对她本人还是有信任的
董RJ(江苏)8天22小时20分49秒前
你说的模式不就是中国红十字会吗
王焕杰(湖南)11天5小时26分13秒前
人心不是肉长的吗?于心何忍啊?
发布时间:2023-09-06
评论(11)

解决办法吗?现有机构的功能充分发挥了吗?如果没有,那又断定新设机构就会顶用呢?此外还有“有害论”,设了庙就得养和尚,而和尚可能念歪经,揽权伸手,反而对民营经济发展有害。与此相比,机构扩张、靡费公

热评:

沈ZS(中国)35天12小时43分20秒前
本应做减法,偏偏加砝码!
shion(伊朗)36天1小时26分16秒前
按照发展这个思路应该马云当书记,马化腾当局长才有诚意吧
zhaoysz(山西)53分44秒前
讲得好!
发布时间:2023-08-10
评论(2)

是民营企业家有钱,是所谓资本家。 其实你会看到,我们现在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最初开始他是一穷二白,都是普通老百姓,他把一个企业做大呢?他凭的是自己的企业家才能,他是借别人的钱,他的资

热评:

财新网友三分(浙江)66天7小时34分6秒前
现在的局面,到底是谁的问题,都没有说清楚
xian's ocean(陕西)66天9小时18分42秒前
保护企业的法律✘,约束政府的法律✔。
发布时间:2023-08-06
评论(80)

房的需求。人买房子?我有点钱,我存起来。我就回到老家去一所盖个房子,其实慢慢都荒废了,也没什么用处。他为什么不在城里面解决呢?对不对? 财新:买不了。 楼继伟:买不了啊,限制着。他们如果是变成经

热评:

文柯(江苏)65天1小时41分12秒前
公共服务不对非户籍人口开放,所以在城市里留不下来,就算有点钱也回老家盖房,形成浪费。如果公共服务对非户籍人口开放,比如公租房或者保障房,那就会形成新增的城市消费需求,真正发挥城市化的作用。住房消费是一个城市化的消费需求的集中体现,也就是要让农民工要在城市里留下来
杨想百出(广东)68天9小时59分50秒前
社会福利与户籍挂钩,户籍又和房产挂钩。如果放开房产限购,是否就放开落户限制,并进而享受同等社会保障?如果是(从公平而言,个人是支持的),那各发达地区的财政负担能否支撑?当地政府会不会因为自己的小算盘而反对?原户籍的民众的心态如何(比如这里就有人在扯什么素质问题)?特别是房产的社会福利资格这一属性被打破后,房价会不会大跳水?
pandabbs(湖南)68天11小时41分32秒前
也有可能这个数据不真实
发布时间:2023-07-21
评论(6)

的一个托词。 我们知道20年、30年以后就一定会让后代人受益,如果后代人不受益,反而增加了负荷,这到底是解决问题还是制造问题? 所以,现在发债的逻辑是什么?一定得有让后代人充分受益的资产,体现我

热评:

1962fyh(云南)86天11小时15分55秒前
很好
三棱镜(浙江)86天13小时11分10秒前
有个著名论断说: 相信后人智慧
rapple(安徽)86天23小时32分0秒前
本质是权利和义务的不对等
发布时间:2023-07-07
评论(1)

家其实是有机会的? 张向晨:从国际发展的角度看,当然是希望鼓励他们。但是客观地说,发展中国家会越来越分化,一部分赶上了、一部分被甩掉。还有二十亿人连互联网都没有接触过,这些国家能赶上,数字鸿沟的

热评:

Bullee(北京)100天21小时52分26秒前
按照目前的态势应该是两个平行的供应链吧?
发布时间:2023-06-17
评论(3)

去了哪里?他们能胜任那些工作呢?带着好奇,我采访了执行校长。 他的回答简短有力:在EHL,学生们只专注于学会两件事——如何与人相处,如何解决问题。 如何突破专业壁垒去培养“人”,并赋予学生可以受

热评:

夏虫冬草(四川)118天7小时41分35秒前
"盛情款待的标准并不是奢华酒店和铺张的美食,而是人与人之间自发自觉、随时流淌的善意。"这话真好。确实是这么个理。 另外要说的是,其实能上这所学校的学生本身就不存在什么就业压力,所以所谓就业率指标感觉是有点儿矫情了。属意another universe的校园生活吧。办学理念和教育方法很赞。
财新网友4gjr82(广东)119天2小时11分49秒前
出得起这200多万的,可能根本就没想过要收回成本。
VIPC(北京)119天4小时14分23秒前
「我问Yun花200多万来瑞士留学是不是值得,她坦言,不管是对她还是对她父母来说,她性格上的蜕变和对未来的信心,都让他们觉得这笔费用物超所值。」 200多万?回国后做到什么岗位才能在几年内赚回这笔学费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