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当前位置: 财新网 > 热点 > 新药审评

新药审评

CDE提升创新药审评效率 新规范适用于三类药
承担多项临床试验的医院或迎药监重点检查

入检查重点:一是既往存在不合规问题的;二是同期承担临床试验项目较多等可能影响试验质量的;三是投诉举报或者其他线索提示存在质量安全风险的。 第二种情况直指部分大三甲医院。2015年审批改革以来

发布时间:2023-05-12
评论(1)

创新的战略目标顺畅衔接,使得产业政策并未在市场中得到应有的回应。 陈凯先回顾,在2015-2016年前后,国家推行一系列审批政策推动新药研究,监管机制得到很大完善,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目前总体比较

热评:

丁满(河南)157天7小时8分59秒前
跟芯片行业一样,要坐得冷板凳才可能有突破,而不是一味求短期出效益。
发布时间:2023-04-13
评论(0)

“快速通道”分别为附条件批准、优先审评审批、特别审批,则多处于药物研发后期。 据《工作规范》,相关创需要早期组建审评团队,并持续推进沟通交流,开展审研联动,确定滚动提交计划,核查检验工作前置,并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4-08
评论(0)

审批速度明显加快,为鼓励创新,一些药物仅做国内的非劣效桥接试验或者小样本的选择性临床研究即可上市;有时则受限于客观因素,首创药没有做合适的对照组,只能做单臂试验。但比起收紧上市的口子,更合理的

热评:

发布时间:2023-04-08
评论(3)

,最后被建议继续做临床研究。 宣建伟则指出,过去八年,中国审批速度明显加快,为鼓励创新,一些药物仅做国内的非劣效桥接试验或者小样本的选择性临床研究即可上市;有时则受限于客观因素,首创药没有做合

热评:

叶展侠(贵州)169天22小时28分49秒前
可惜毕不在位
财新网友bub8Dy(上海)185天9小时9分41秒前
集采一次两次上热搜就算了,这两年三番五次上热搜,不就是要营造本届政府多么爱民的表象么。无视市场经济,终究要自食恶果
fancydress(北京)185天22小时16分9秒前
(1)现在药品领域的行政干预相对新能源、芯片等领域少得多,需求端没有消费者补贴,没有采购倾斜政策,供给端没有国家基金股权、银行信贷倾斜。(2)审批端批的慢,卡的紧是突出问题,不过也与整个国家的水平落后,人命关天,不得不谨慎有关,期待未来能好转。(3)至于国家医保,找谁谈,怎么谈,是妥妥的市场行为,作为单一大买家,权力大也是市场经济赋予的。(4)商业医保缺位,个中原因不明,期待专家指点。可能中国的分层需求也需要走一条新路。
发布时间:2022-11-16
评论(1)

治疗药物程序、附条件批准程序、优先审评审批程序和特别审批程序。四个加速通道建立标志着中国审批制度的创新。例如,2017年以来,中国附条件批准上市新药近60款,包括肿瘤、罕见病和心血管等治疗药品

热评:

RJYL(北京)334天8小时51分54秒前
关注
发布时间:2022-03-12
评论(40)

未要求上市前临床试验资料,清肺排毒颗粒按照上述政策递交人用经验材料,豁免了部分临床试验。2021年3月2日正式获批上市。 这成为人用经验在中药中的首次应用,CDE向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

热评:

干莫西(广东)3秒前
期待民智的正确打开方式
财新网友yr5foW(上海)565天6小时21分44秒前
亲身经历过,有些中药是很好的!尤其一些慢性病,不会有性命之忧,但又很难彻底根治,影响生活质量,看了各种医生都没用。最后自己在网上搜索到一篇论文,联系上了作者,要来了中药方子,自己去抓药的,效果真的很好!而且非常便宜!是活血化瘀的中药,就是使用不方便,要自己调和、涂抹,涂抹了以后很容易漏在衣服上。。我觉得这是个改进方向,如何能让人方便地使用这么有效的药。之前还有西医叫我开刀,中医直接活血化瘀没有创伤。现在国人还是不够自信,非的要西方制定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不过网上看很多人是中医黑,现实中还是很多国人相信中医的,身边也确实有很多效果很好的例子。我相信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发展,文化也会越来越自信吧!
猴二(成都市)570天6小时5分30秒前
中医只有废医验药一条路
发布时间:2022-03-12
评论(3)

。2021年3月2日正式获批上市。 这成为人用经验在中药中的首次应用,CDE向构建中医药理论、人用经验和临床试验“三结合”的中药特色注册审评证据体系迈步。 这在趋静的中药行业激起涟漪,被解读为审批即

热评:

陈正光军(深圳)582天10小时9分1秒前
研究中药的人总说,现代医学评价体系不适合,但自己又提不出有说服力的评价体系,是不是研究的对象有问题了
magfield(深圳)583天1小时57分54秒前
不讲科学,只凭经验
Mumiu(合肥)583天3小时50分36秒前
不错
发布时间:2022-01-07
评论(0)

”。 解决可及性的“最后一公里” 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创新药进入医保目录,却在医院买不到”的话题受到广泛关注。创加速、医保目录动态更新极大提升了患者的可及性与可负担性。但要确保创新药能

热评:

图片

视频

专题推荐: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O P Q R S T U V W X Y Z 0 1 2 3 4 5 6 7 8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