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地方流。有很多地方就会吃亏,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如果人才都是这样流动,就会影响当地科技工作的进展。”同济大学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张端鸿告诉财新。 怎么办?为吸引人才,中西部推出各类人才计划
遴选首次大规模运用国际、国内第三方评价结果作为遴选的参考依据,虽然官方并未公开具体标准,但相关‘遴选口径’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到了各个层面。”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曾撰文提出。此后,“进入
热评:
作更多的大学也获得更高的排名。 就中国高校的表现,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表示,其在声誉、论文发表引用等指标确实有明显进步,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中国大学近年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中确实取得的进
。政府仍是教育投入最主要的来源,但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压力持续增大,财政性教育经费要持续保证超4%,已经颇为不易。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认为,要持续保证超4%不易,是因为中国财
术评价,以及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 “双一流”建设热潮下,“SCI论文指标”为代表的科研绩效更为普遍。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端鸿曾撰文分析,诸多
占比2012年首次突破4%,达到4.28%;而2013年至2019年间,最高数据始终未能刷新。 对此,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认为,要持续保证超4%颇为不易,是因为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经费增幅持续保持在10%以上。 “不仅是中央直属高校,地方院校的(高教经费)也在增长,可以看到这些年(政府)对高等教育前所未有地重视。”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说,从国际比较来看,全球高等教
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说。 他同时强调,从可持续的角度看来,高校发展不应一味依靠公共财政,还需开拓多元的经费筹资方式,包括企业合作、社会捐赠等。 高校“贫富”差距何来 高校“贫富”差距大,根
越来越严重,“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超越底线,这就成为一个道德问题了”。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表示,目前中国学术界同行评价的体系,还没有真正成熟地建立起来。整个的学术诚信,存在一些局部
图片
视频
遴选首次大规模运用国际、国内第三方评价结果作为遴选的参考依据,虽然官方并未公开具体标准,但相关‘遴选口径’还是通过各种方式传递到了各个层面。”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曾撰文提出。此后,“进入
热评:
作更多的大学也获得更高的排名。 就中国高校的表现,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张端鸿表示,其在声誉、论文发表引用等指标确实有明显进步,一定程度上能反映中国大学近年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行动中确实取得的进
热评:
。政府仍是教育投入最主要的来源,但近年来,财政收入增长放缓,财政压力持续增大,财政性教育经费要持续保证超4%,已经颇为不易。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认为,要持续保证超4%不易,是因为中国财
热评:
术评价,以及职称评定、绩效考核、人才评价、学科评估、资源配置、学校排名等方面的核心指标。 “双一流”建设热潮下,“SCI论文指标”为代表的科研绩效更为普遍。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张端鸿曾撰文分析,诸多
热评:
占比2012年首次突破4%,达到4.28%;而2013年至2019年间,最高数据始终未能刷新。 对此,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认为,要持续保证超4%颇为不易,是因为中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
热评:
经费增幅持续保持在10%以上。 “不仅是中央直属高校,地方院校的(高教经费)也在增长,可以看到这些年(政府)对高等教育前所未有地重视。”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说,从国际比较来看,全球高等教
热评:
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说。 他同时强调,从可持续的角度看来,高校发展不应一味依靠公共财政,还需开拓多元的经费筹资方式,包括企业合作、社会捐赠等。 高校“贫富”差距何来 高校“贫富”差距大,根
热评:
越来越严重,“到了一定的程度,可能超越底线,这就成为一个道德问题了”。 同济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张端鸿表示,目前中国学术界同行评价的体系,还没有真正成熟地建立起来。整个的学术诚信,存在一些局部
热评: